首頁 生活萬象

家有老人癡呆症病人怎麼辦?

  看著老年性癡呆的病人病情逐漸惡化,似乎就像看著一個人走進大森林或大沙漠,慢慢離開,慢慢消失,卻抓不住他,他似乎在不告別的情況下,在不知覺的情況下,慢慢離開家人親友遠去,走向永恆,走向另一個地方,那裡從來沒有人回來過……

 

  當你去問問家庭中有過老人癡呆症的人的家人,問問他們的感受,他們多半會告訴你:得什麼病也別得老人癡呆症。也就是說,老人癡呆症,會給當事人和家人造成那無窮無盡的痛苦。

患病初期 記憶能力減退˙˙˙˙˙˙

  罹患老人癡呆症最明顯的症狀是初期階段的近事記憶能力減退,如剛說過的話就忘了,剛放過的東西就不知放那兒了,而患者的遠事記憶能力,如對多年前的事情的記憶能力還保留著。其原因是患者早已在過去記憶力還是正常時,已將過去的事編碼進入大腦記憶系統,而在老人癡呆症初發階段,大腦編碼系統已經出了問題,難以將剛發生的事寫入記憶系統裡邊去。

  老人癡呆症患者在初期階段,大多因為神志還清醒,但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近事記憶力下降,語言開始缺失(如剛要想說什麼,卻找不到適當詞彙來表達),邏輯推理能力下降並開始呈現混亂,組織能力和時間安排能力下降混亂等。因為老人癡呆症初期階段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病人生活還基本能自理,他也可能掩飾自己可能陷入的尷尬,如不加入眾人的討論,自己讀報,但實際上讀不進去,甚至報紙反著拿自己還沒意識到。

  患上老人癡呆症,是人生的不幸,但不是什麼羞恥的事。個人和家人是毋須對這種病症的出現負責任,他人和社會,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關心、照料患者並支持患者的家人。

  其實,從心理分析上看,一個人在發病初期階段,當意識到自己可能患上老人癡呆症時,或被診斷出來時,自己心裡一定十分難過,十分失落,而又是感到那麼無助,因為這種病症不可逆轉,只可能慢慢惡化,這就是為什麼患老人癡呆症的人在初中期階段會情緒起伏,有時甚至像變了一個人,不少的病人都可能患上憂鬱症。人的自信、自尊會下降。而要幫助當事人,其一是要安慰當事人的情緒,寬他的心,其二是要盡最大可能幫助當事人活得有「人的尊嚴」。

中期以後 認知能力消失˙˙˙˙˙˙

  老人癡呆症患者,到中期以後,認知能力、識別能力、語言能力和記憶能力就開始基本消失,也就是說,對情感的感受能力也基本消失,這時反而心中的那種難過會逐步消失,而他人的語言的傷害力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這時,真正最難過最痛苦的是患者身邊的親人。

  這裡談談老人癡呆症患者身邊的家人。首先要想指出的是:要照顧老人癡呆症患者,是一件漫長、艱難、巨大、痛苦的事。漫長是指老人癡呆症從發病確診至死亡,可能從3~4年至20~30年,大部分病人是經歷5~10年這個階段。

  而要照料老人癡呆症的人,艱難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例如,當病人吃飯意識消失以後,要一口一口餵他;當大小便失去控制以後,病人可能隨時便褲子、尿床;當病人方位意識消失以後,一不看住,他出了門,就走丟了;當冷暖意識消失以後,病人可能大冬天穿件襯衣跑了出去;因為做事轉身就忘,如開了煤氣、天然氣卻忘了要做什麼,引起中毒或火災。這就是為什麼不少患老人癡呆症的病人死於肺炎、尿中毒、意外事故,或是走丟以後因飢餓或脫水死亡。

病人家屬 勿忘美好時光˙˙˙˙˙˙

  而從照顧這類病人的角度來講,工作量是重大的,責任是巨大的。家人看著病人的記憶、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各種生活能力開始退化,認不出家人親友,成天呆呆坐著或發脾氣,與家人親友記憶中的當事人判若兩人,家人親友心中的難過是那麼地深,那麼地傷心。與過去患者未發病時相比,似乎完全成了一個家人親友不相識的人。

  這裡就出了另一個問題:怎樣在心理上去安慰當事人的家屬親友。

  建議的一般的方法是:希望家人親友把患者的過去,如那些美好的日子,一塊吃住遊玩,聊天看節目,聽音樂看比賽,永遠地深深地保留在記憶裡;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記憶中的那位親人,已經不復存在於現實中了。現實中的是大腦和各種生理功能都已經嚴重退化了的人,是我們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勇氣去接納他的人。告別吧!將美好永遠鎖入記憶中吧!以真誠的愛心和勇氣來接納不幸的病人,用愛、用耐心,用艱難繁瑣的勞動去盡最大努力照料病人。去做我們能做的,對於我們不能做到的,也不必在心中留下自責和遺憾。

  患者的家人最為難過的是,他們看著患者病情慢慢惡化,看著患者在認識能力、交流能力和情感方面慢慢地離開他們遠去,似乎看著一個人走進大森林或大沙漠,慢慢離開,慢慢消失,卻抓不住他,他似乎在不告別的情況下,在不知覺的情況下,慢慢離開家人親友遠去,走向永恆,走向另一個地方,那裡從來沒有人回來過。家人親友內心的傷痛難過是巨大的。

  因為老人癡呆症是不可逆轉的,但是如果發現得早,目前最先進的藥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癡呆過程。一般情況下,家人親友會嘗試各種中西醫藥,試圖將病人的知覺、思維、邏輯、情感喚回,當他們發現無論怎樣努力,病人病情還是會繼續惡化,這時,家人內心會因無助感而產生強烈的負疚感甚至罪過感。有的家人因為懷疑是否是因為自己說錯了話,導致患者生了氣,患者受了刺激,所以病情惡化了。有的人認為自己應該早點把老年父母接出國來,如果老人心情好些並愉快些,說不定老人癡呆症不會發生或延遲發生。這些都是誤解。老人癡呆症在能被確診以前,往往有一個很漫長的潛伏發展過程。而大腦細胞的死亡,大腦部位的萎縮,以及大腦皮質病變,都不是因為我們說了什麼話或做了什麼事就可能導致或延緩的。

照顧病人 挑戰耐心毅力˙˙˙˙˙˙

  要照料患有老人癡呆症症的病人,「愛心」二字是容易說的,做到有「愛心」不難,但真正需要的是比「愛心」更重要的「耐心」。中國人有句老話,「久病無孝子」。老人癡呆症症,可以將家人親人的耐心推到極限。對待家中老人癡呆症症的病人的態度,可以將家庭關係分裂,相互推諉,不願承擔責任,最後把病人送入老人院由他人照顧而不了了之(當然這還要有經濟實力的家庭才能做到)。

  它也可能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由於時間分配、具體事務、經濟承擔能力等而造成不合甚至反目。就算是請人照顧,請來的保姆要做到餵飯,解便幫脫褲子擦便,洗尿床的被單等,也不是一般保姆就願意做的,就算花了大把鈔票,也不一定能留住保姆。

  總之,如果家裡出了患老人癡呆症的病人,這一狀況帶來的是對家人親人的嚴肅的挑戰,其需要的耐心、努力、持之以恆的態度和金錢的耗費,都是巨大的。這裡沒有一個簡易的答案。如果你作為家人,你的耐心受到了挑戰,這都可以被理解,如果你義無反顧地、持之以恆地去照顧患老人癡呆症的病人,你應該得到人們極大的尊重。而老人癡呆症病人所需要的是除了家人,還需要社會動員互助力量來進行關懷。另外,沒人能保證自己老了不會患上此種病症,在自己有能力時,如果能夠幫助這些病人,能做點事,就去做點,也算積點德,上天會知道的。

綜合整理/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