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園地

親子共讀 怎麼辦?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


眾所周知,許多繪本陳述的主題總是洋溢著光明、正向、良善、溫馨等等特質,希望孩子閱讀過後,能夠感受這是一個有情的天地,有愛的世界;但是,不可否認的,真實世界裡的生活其實未必盡如人意,總會穿插一些憂愁苦悶或是生老病死等等意外,讓人們傷心難過,無法自已。現今許多童書創作家,已經漸漸關注到這個大家原本極少碰觸的區塊,願意將世間這些晦暗的、失意的、傷痛的、無奈的真相一一披露出來,一面讓孩子提早認識真正的世界,了解我們的生活周邊並非處處完美無缺,也一面指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技巧,並建立一種健康又正確的處事態度。這本書就是以「父母離異」為主題,說明家中的父母親假如決定分道揚鑣,不再共處一室,身為孩子的又該如何自處。

故事裡的小女孩,因為雙親離異,讓她和弟弟的生活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他們有時候和媽媽住在城市的公寓裡,有時候又必須到鄉下爸爸的家居住。小女孩常常在心中許願,但願全家人可以住在一起,她就可以每天看到爸爸,也看到媽媽。小女孩說,她喜歡和媽媽住在公寓裡,生活非常方便;但她也喜歡鄉下爸爸住的房子,因為那裡有許多動物朋友可以陪她玩。和爸爸在一起時,小女孩是爸爸的開心果,和媽媽共住之際,媽媽也總說小女孩讓她覺得快樂;但,小女孩卻由衷希望她能夠同時帶給父母親快樂。

小女孩怎樣也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和媽媽不能再為彼此帶來快樂,她請爸媽再試著好好相處,但是結果卻是令她十分失望---因為爸媽都跟她說:那是不可能的事。於是,故事的後面,我們看到小女孩只好學會面對現實,並試著妥協和適應:她還是歡歡喜喜的和媽媽一起上街,一起出遊;也高高興興的和爸爸相處,坐在爸爸肩上,一起回到奶奶家吃晚飯。小女孩只能試著這樣告訴自己:她愛媽媽和爸爸,也知道爸爸媽媽都很愛她,只是,他們再也不能一塊兒疼她了。

我們看到故事裡其實充滿一股淡淡的哀愁;顯然因為父母親決定分手,讓小女孩必須面對家庭破碎的殘酷真相,不只要學會勇敢堅強的接受現實,也要試著體諒大人分手的苦衷,不要對父母心存怨懟。看到這樣的故事內容,真是為小女孩感到不捨;爸媽離異的事實,讓她似乎在霎時之間被迫「成長」:要體認今後再也不能和雙親共同生活、再也不能同時擁有父母親的關愛、再也不能任性的在爸媽膝下撒野、再也不能----,真是令人感傷啊!想想:大人痛快分手,為再次回復自由的單身生活而暗自竊喜之際,是否曾想過,孩子其實承擔了你們分手的苦楚,他們都是被迫而無奈的接受這分沉重的創傷啊!

家庭父母因為各種原因走上離異之路,雖然已經是當前社會普遍的現象,但,我們真心希望大人們在解決兩人婚姻難題之前,應該要先考量孩子的問題,除了要跟孩子作充分的溝通和說明之外,也應該給他們一段適應的時間,並盡可能將傷害減到最小。

帶領孩子閱讀這些書寫家庭晦暗面、社會污穢處,或是人性偏頗、不公不義等等主題的書籍,其實另有一種功效:讓不幸遭遇類似困境的孩子能夠藉由師長的導引,走出傷痛,一邊釋懷,一邊找到合適的應對的方式。透過老師的引導和同學間共同的討論,其實也類似一種「集體治療」的過程;因為問題被掀開來談論之後,那分神秘不可碰觸的感覺也許會慢慢淡化。

而,在聽取老師和同學分享的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學會開誠布公和勇敢承擔,不讓自己一再沉溺於憂傷之中。

這本書,其實也在警示所有的大人:要真誠審慎的經營家庭生活,不應該讓大人的衝突和紛爭,成了孩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文/台東縣 豐源國小校長 張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