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報導

瀕死研究推手──周大觀文教基金會

如果要談到瀕死研究機構,就不能不提到趙翠慧女士。如果要提到趙翠慧女士,就不能不提到周大觀基金會以及周大觀,這個在台灣不斷散播愛的訊息,以及它的源起:一位熱愛生命的小勇士。

周大觀基金會 傳播愛的訊息

周大觀,一位在世僅僅9年6個月的孩子。但是他勇於面對生命的故事卻傳遍了世界,感動了無數的人。

出生於1987年的周大觀宿慧早開,小小年紀已手不釋卷。舉凡三字經、千字文、唐詩三百首、論語、孟子、諾貝爾文學獎全集、古今中外科學家專集……莫不嫻熟於心,對答如流。不幸在大觀8歲時,竟然發現罹患惡性腫瘤,甚且必須截肢。但他在生命最後兩年期間,勇敢奮鬥的精神、樂觀睿智的詩文與圖畫,鼓舞了成千上萬的人士,匯集成一股巨大溫暖的力量,也促成了基金會的成立。周進華先生說:

「我的基金會就是要給這個孩子圓夢。因為在大觀生病的後期,我們接到很多人的關心,國內、國外有14萬封的信,像雪片一樣寄過來。那一個10歲的小孩是非常純真的,他覺得這麼多人關心他,我們是不是也能關心別人?」

小小的大觀,每日讓弟弟將眾人贈送給他的物品,分送給台大醫院43間兒童病房,並且與父親約定,要將他的書本收入與捐款,全數作為周大觀基金會日後推動慈善公益事業所用。周進華先生說:「我對我的孩子很感動,他就像是我的老師一樣,教會我很多東西。我們就在這個情況下成立基金會。」

周大觀基金會並促成了華人第一個瀕死研究中心的成立。當年因病返台的趙翠慧女士說:「那時候我病得也很嚴重,都快要死了。因為有一個朋友說:我們可不可以去看看一個小孩?後來我就幾乎每天去看他,因為我捨不得這個孩子。帶書、帶錄音機給他,到最後階段他很辛苦,都拿不動了,我就買很小很小的錄音機,可以讓他在手中拿。

後來他說要成立基金會,指定我當執行董事長。那時候我們約好誰先走了,就要幫另外一個人做一些事,我那時也沒想那麼多,後來才知道是做這件事,也是很奇妙的緣分。」

生命之愛的永續

當年大觀的離去,看著一個善良堅毅、勇敢純潔的生命消逝,牽動許多人的心。然而大觀曾經多次與母親郭盈蘭約定:「我要再回來當您的孩子。」一年多後,他果真如約,母親郭盈蘭奇蹟似再度懷孕,生下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天觀。他降生的那一刻,弟弟上觀開心的嚷著:「哥哥回來了!」

天觀出生時,不但眼角與臀部胎記與周大觀一般、神情如出一轍,習慣與喜好一致也是最令人嘖嘖稱奇處。例如喜歡把玩具「存放」在冰箱、喜歡刷洗廁所、把書拿下又排放當遊戲……當記者拜訪周大觀基金會時,也見到9歲多的天觀。他聰敏靈慧的模樣,十分惹人疼愛。問起周大觀基金會一路行來的心路歷程,周進華先生說:

「我們畢竟都是一個普通人,我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爸爸。我們中國有一句話說:『為母則強』,我這個做父親的也是一樣。人生包括勇敢、堅強、愛,都是可以學習的。我當然也有悲傷的時候,也有在基金會推動過程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常常把大觀當作我的老師,化悲痛為力量。」

正如同大觀的生命不曾消失,會透過天觀的誕生而延續,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促成了台灣瀕死研究中心的成立,也是希望廣為散布、再生,並流傳愛的訊息。周進華先生說:

「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功課,一個永遠沒辦法畢業、永遠沒辦法學習完的功課。我把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當作一個成長團體,大家在這邊共同學習、互助、累積力量幫忙別人。我們會讓受幫助的人很有尊嚴的得到幫助,等到他有能力回饋的時候再去幫忙不認識的人,不用再回來幫忙我們基金會,因為這是一個愛的循環。」◇

●周大觀的著作:我還有一隻腳。(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