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拚經濟捨農業 我農業面臨浩劫

推廣有機農業十多年的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明道大學提供)
推廣有機農業十多年的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明道大學提供)

【記者廖素貞 /雲林報導】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農業技術,農地生產力相當好,但是一連串錯誤的農業政策,台灣農業正面臨一場空前劫難。從事有機農業推廣與研究10多年的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憂心地指出,再這樣下去,不出10年,整個北台灣將陷入無農地可耕的窘境。

針對目前台灣農業的困境,陳世雄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灣的農民、台灣的農業技術都是世界一流,我們的土壤、氣候也不錯,台灣的土地雖然有一些限制,但台灣的農地生產力相當好,因為它有充分的水資源、良好的灌溉系統,可是為什麼我們的農業出了這麼大的問題?」他語重心長地說:「最主要是我們的農業政策出了問題!」

錯誤休耕政策 造成社會不公不義

聯合國農糧組織指出,21世紀人類面臨最大的挑戰: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環境保育。台灣的農業政策制定者卻沒有這樣的思維。陳世雄表示,休耕本來是有機農業的一環,利用休耕種植綠肥來培養地力,讓下一年度不用施肥就可以耕種有機作物,所以休耕是一種農業永續經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是,台灣政府卻每年補貼200億元,讓高達20萬公頃的農地休耕,卻不見對有機農業的發展有任何積極作為。陳世雄說,其中不乏許多買了農地的有錢人,不愁吃喝、不必耕作,每年每公頃坐領9萬元。反而是辛辛苦苦、有心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得不到補助,若是將這9萬元補助真正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將可以鼓勵更多農民從事有機農業,台灣就可以成為有機農業國家!

錯誤的土地政策 未來恐沒有農業

農業永續經營的主要危機就是農地零碎。過去30、40年間,在不當的農業土地政策下,農地變更毫無計畫與章法,而且受到特權壟斷,讓許多農地變更用途。這個現象因1999年修訂的〈農業發展條例〉更形加劇,農地零碎化的惡果也開始顯現,包括灌溉系統解體、耕地無法順利擴大、農地汙染日趨嚴重。

〈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之後,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只要0.25公頃的農地就可以蓋房子。陳世雄指出,當時大量來自台北的有錢人前往宜蘭購買農地,在每塊農地上蓋了農舍,這些地主在農地上蓋了房子,當作私人住宅使用,生活廢水都排入周圍農地。據估計,不到5年,整個蘭陽平原將淪為台北人的別墅區,不出10年,整個北台灣將陷入無農地可耕的窘境。

錯誤的水政策 造成高鐵地層下陷

雲林縣的地層下陷嚴重,有人說地層下陷是農民抽地下水造成的。陳世雄表示,其實根本不會,因為抽出來的農田用水會再滲到地下去,根本不會造成地層下陷,台灣一年要用200億噸水,其中30%要抽地下水,70%的地下水要靠水稻田來涵養,現在把它休耕,才會造成地層下陷。

另外因為休耕,就把多出來的農田用水送給六輕作為工業用水,農民只好抽地下水。政府花了200億元蓋集集攔河堰,工業局花了70億元做輸水管給六輕輸水,濁水溪的水原本要滲入地下,現在都被送到六輕,地下水得不到補充,才會造成地層下陷。陳世雄強調,現在高鐵嚴重地層下陷,永遠無解,唯一辦法就是把集集攔河堰炸掉,讓水回到地下。  

有機是一種產業 更是生活方式 

陳世雄表示,從農業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有機農業是最好的耕作方式。但是台灣的有機農業生產成本高、經營規模小,整體環境不利。農產品品質雖然優良,但價格不具國際競爭力。為確保農業的永續發展,應該透過立法採行各項農業政策措施,以高額的境內支持與出口補貼等措施保護農業部門,降低貿易自由化的衝擊。

「有機不只是農業,也不只是一種產業,更不只是一種理念,應該把它落實為一種生活方式。」陳世雄認為,任何事都應該從教育著手,我國每天有560萬人在校園生活,如果將有機理念應用在校園的整治,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到有機農業「健康、生態、公平與關懷」四大原則的重要性,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最好的生活方式。這560萬名師生再將這些理念帶回家庭,就可以影響全國人民,有機國家的理想就有機會實現。

凡事身體力行的陳世雄除了家裡種植1甲地的有機農作,也在校園開闢1公頃的有機農場,除了種植水稻並供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自己種菜自己吃,校內禁止販售有添加物的食品,校園採有機整治,不用除草劑、不噴農藥,上班捨學校提供的校長專用車,改騎腳車上班。

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如果失去農業,國家就會像失去根的樹木一樣無法生存。陳世雄希望國人共同捍衛我們的土地,保護我們立國的根基--農業,特別是大力支持攸關「健康、生態、關懷、與公平」的有機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