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岸 港澳

台灣人想的比《華爾街日報》還要多

⊙盧燕俐
台灣人喜歡自甘落後?

馬總統在高雄氣爆事件的記者會中,花許多時間談服貿,還舉《華爾街日報》社論〈台灣自甘落後〉內容強調,國內政治惡鬥耽誤重大經濟日程,應盡速通過因學運而受阻的服貿。 

問題是,如果服貿那麼好,沒有任何後遺症,為何許多台灣人喜歡自甘落後,提出質疑聲浪?而如果簽了服貿,可以解決台灣經濟停滯不前的問題,早該獲得所有人民舉雙手贊成? 

我仔細看了一下這篇社論,只能說這是一篇純財經角度,沒有思考到兩岸關係,及人民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文中論述,韓國和中國在今年稍晚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由於台灣出口的石化、鋼鐵和紡織等產業,約有五到八成與韓國重疊,一旦中、韓簽訂FTA,將為台灣帶來問題。 

這篇社論的大標是「台灣自甘落後」,副標則是「通過與中國的協議是多元貿易的第一步」,強調「中國是全球供應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繼續實行兩岸貿易壁壘,只會傷到自己。」 

我認為,只是要對全球經濟有概念的民眾,對這些觀點不但能理解,也多贊同。但受限於兩岸政治的現實,以及馬總統過去紀錄不佳(包括633等財經政見嚴重跳票、ECFA效益不如預期),要人民此刻對執政黨的服貿版本毫無異議,難度頗高。 

所以,與其說台灣人喜歡自甘落後,不如說台灣人其實對是馬政府的嚴重不信任!馬政府曾說,只要簽了ECFA,台灣就可以跟東協、美、日和歐盟等主要國家簽訂FTA,增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出口競爭力,並縮短貧富差距。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簽訂ECFA滿4年,台灣薪資還倒回16年前的水準,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自台灣進口值也大減10.2%,是中國前6大進口國中唯一減少的,顯示ECFA效益不是不如預期,就是當初馬政府過於誇大。 

另外,《華爾街日報》點到為止的還有兩岸特殊的政治關係。文中寫道,「北京說過,台北若不對中國自由化,將杯葛台灣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多邊協定的參與,弔詭的是,台灣想不那麼依賴中國,還是得穿透北京。」文中沒有深入討論,卻給人無限想像空間。 

是的,北京就是要讓台灣人認清:沒有我們點頭,你們休想加入TPP!而這又偏偏是台灣人最擔心的一件事:台灣想在國際經濟拓展版圖,沒有主導權,只能聽命行事,不就等於經濟咽喉被掐住了嗎?一旦經濟咽喉被掐住,政治主權會不會也因此日漸失去? 

就我看來,台灣人想的比《華爾街日報》還要多,也比馬政府在乎的還要多!

——轉自「新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