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儒義職場】 快樂職場的內涵

文/林文傑(中華孔孟協會理事長)
職場倫理中,企業有了模範、綱領,接下來就是要提升,包含領導人、全體主管,員工在內,所該擁有的德性。德性是無形的,只能用體悟去感覺,此外有許多的規範,所以學習是不容易的。要在行為、言語上,做許多的改變,重複不斷的練習與反省。「改變」的思維由企業帶頭、作火車頭,引領員工重視及學習,當每位員工都擁有德性時,企業倫理的道德文化,自然就會樹立起來了。

德性本來就是與生俱來,很單純的,但是因為人心的變化無常,導致許多的思維,也同樣地變化無常。而且,每個人生活背景的不同,所以心的變化也不同,也造成每個人不一樣的個性、「脾氣」、言行。這也是企業中,最耗時間、成本,最棘手的管理問題。要想解決,唯有從人性的根本著手,否則企業教育給員工許多技術、學問,卻會產生跳槽、離職或工作不力、組織不和諧等現象。

解決人性問題,要從每個人的心教育起,改變心念、修養品德。教育德性的初始階段,就是要讓每個人都知道,「德」是什麼、在哪裡?如何得到、學習,怎麼樣使用?用在哪裡、何時用,跟用在誰的身上?怎麼知道已經擁有了「德」?

五常作為起心動念

德性、品德的具備,來源都是由五常(仁、義、禮、智、信),作為起心動念,缺一項就會失德。職場中,何時運用五常呢?其實這個「常」,就是要經常、平常、日常,每個時候都要去開發,融入心中,變成生活與行為的一部分。企業家能將五常德性,運用在與人間的相處,經常推廣,這個企業就是有社會道義責任。

違背五常的行為,我們不要去做;否則,五常缺一,或是殘缺不全,造成的結果都不好,容易傷人、傷心,如:失「仁」少了惻隱之心,容易起爭執、失「義」則會不被信任。也因此,我們要隨時補足,自身在五常中的不足。當「仁」不夠,就多付出愛心、真誠,將仁補起。如果覺得「義」不夠,就多助人、扛起責任。「禮」不夠,就多謙遜、禮貌;「智」不足,就要明察秋毫、洞察先機......

生活中,想出方法將五常放置在心中首位,有機會就要開啟五常美德,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內化成身體的行為,心裡的內涵。

錯用或是失去五常,個人上,就是被人拒絕往來,人際關係差。家庭中,就是家庭破碎,家境變差。職場裡,就是不被認同,工作不順。所以,我們要知道五常缺乏時的症狀,並且知道解決藥方:就是學習五常之道。要盡速學習,改善錯誤,並將五常發揚光大。

——摘編自《吾愛吾家三部曲》中華孔孟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