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南北朝名醫徐嗣伯

四季變更(123RF)
四季變更(123RF)

文/吳國斌(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
徐嗣伯,字叔紹,為徐叔嚮之子。精通醫道,擅長辨證。撰有《徐嗣伯落年方》三卷、《藥方》五卷、《雜病論》一卷,但均已佚失。

冷水透發鬱熱

據《南史‧張邵傳》記載,徐嗣伯有孝行,善於清言,官位正員郎,諸府佐,常為臨川王映所看重。當時直閤將軍房伯玉服用五石散十多劑,對身體沒有幫助,反而更怕冷,夏天常穿著厚衣服。徐嗣伯為他診療,說:「你這是熱氣潛伏在體內,應該用冷水來使它透發,要等到冬天才能治療。」到十一月時,冰雪大盛,命令二人夾捉住伯玉,解開他的衣服,坐在石頭上,拿冷水從頭往下淋,共淋了二十斛。伯玉牙關緊閉,昏厥過去,他的家人啼哭請求停止。徐嗣伯派人手持棍棒圍起來,若還有人想阻止者,便要鞭打之。於是又繼續淋水一百斛,伯玉的身體便開始能動彈,背部還出現蒸蒸的熱氣,沒多久便坐起來,說:「我身體熱的無法忍受,想要喝冷飲。」徐嗣伯拿水給他喝,一次喝掉一升,病情便完全治癒。從此之後,房伯玉身體常會發熱,連冬天都只穿單衣,身體更加肥壯。

徐嗣伯有一次春月時到南籬門遊玩,聽到一間用粗竹席鋪蓋的房屋中有呻吟聲。徐嗣伯說:「這個人病情甚為嚴重,再二天沒治療,必死。」於是前往探視,見一姥姥說她身體疼痛,身上到處有黑色暗塊。徐嗣伯回去煮了一斗多的湯藥,讓她服用。服後疼痛更加嚴重,痛到在床上滾跳。過沒多久,身上黑塊的地方都長出像釘子一樣的東西,長約一寸。用藥膏塗抹瘡口,過了三天,病情痊癒。徐嗣伯說:「這是釘疽病」。

五石散礦石藥

五石散,是用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五味含礦石藥合成的一種中藥散劑,這些藥物藥性偏熱,服用後身體燥熱,需要吃冷食、洗冷浴、飲溫酒及步行來發散藥性,故又名「寒食散」。魏晉時期服用五石散蔚為風尚,其風氣亦延續至唐代,在古代有許多人把它當成房中藥來服用,但錯誤隨意服用藥物的結果,許多人出現毒性反應,甚至危及生命。「是藥三分毒」,藥物皆有溫熱涼寒的偏性,必須適合個人的體質及病情才可服用,更何況是像五石散這種剛猛燥熱的藥物呢?喜歡不經由醫師診斷而隨意服用藥物的人,應引以為戒!

火鬱向外發散

《後漢書》亦記載一華佗醫案與徐嗣伯相似。《後漢書》云:「有婦人病經年,世謂寒熱注病。十一月,華佗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冷水灌,云當至百。始灌七十,冷顫欲死,灌者懼欲止,佗不許。灌至八十,熱氣乃蒸出,囂囂然高二、三尺。滿百灌,乃使燃火溫床,厚覆而臥,良久冷汗出,以粉撲之而愈。」

以上兩個醫案,李時珍認為二人所病,皆伏火之證。『《素問》所謂:「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治法火鬱則發之。而二子乃於冬月平旦澆以冷水者,冬至後陽氣在內也,平旦亦陽氣方盛時也,折之以寒,使熱氣鬱遏至極,激發而汗解,乃物不極不反,是亦發之之意。《素問》所謂「逆者正治,從者反治,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通道路,令氣調和者也。春月則陽氣已泄,夏秋則陰氣在內,故必於十一月至後,乃可行之。二子之醫,可謂神矣。』(《本草綱目‧水部第五卷‧新汲水》)

華佗及徐嗣伯高明之處在利用「天人合一」之理來治病。即利用人體自身陰陽能量隨著節氣變化的特點:「春天陽氣外泄,夏秋陰氣在內,冬天陽氣在內」,於冬至平旦大地能量由陰轉陽,人體能量陽氣始發之時,澆以冷水,使體內的陽熱之氣鬱極而發散,順勢解之,正所謂「物極必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