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食安工安頻出包 問題在短視近利

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廖培安。(世新大學官網)
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廖培安。(世新大學官網)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餿水油事件引起良心驗不出、政府失能、GMP是假認證等撻伐聲浪。餿水油、高雄及新北氣爆都是人禍導致。世新大學財金系教授郭敏華指出,一般人總覺得職業倫理是老八股,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成大醫學系、STM中心助理教授翁裕峰則認為,追究企業社會責任、職業倫理之外,檢視整個體系到底哪些環節出問題更重要,否則,類似意外事故、黑心企業、政策荒腔走板之事將一再重演。

罰責不高 企業主心存僥倖

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廖培安表示,台灣企業主短視近利,長久以來一切向錢看,認為花錢改善公安、環境汙染等問題是賠錢生意,財報不好看或沒辦法對股東交代,因而存在「被抓到再說,反正台灣罰則也不高」的僥倖心態。郭敏華也表示,賺錢沒有對錯,問題出在短視及功利。

廖培安說,企業主認為製造產品危害周圍居民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安全,「那是你家的事」,不是企業經營成本的一部分,缺乏外部性成本概念。事實上企業應該把改善公安問題這種外部性成本內化,企業才能永續經營。

追求功利 漸忽視職業倫理

「黑心食品很容易摻雜塑化劑、化學原料(餿水油),好喝又好吃、有賣相又有高利潤」郭敏華質疑,購買產品的消費者吃下肚,1年、5年後,得了癌症,企業願意負擔後果嗎?她指出,現在已少有人重視職業倫理,少有人顧慮「今天做這件事將來的影響是什麼」,如果企業主有這種利他想法,或許可以避免不少意外災害,也不會有黑心食品出現。

郭敏華表示,每個人可以賺錢也須要賺錢,因為有家小要養,賺錢本身沒有錯,多賺錢也沒錯,可是一昧追求功利之際,卻往往缺乏了賺錢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別人的生命、安危,或自己要坐牢、永遠良心不安等長遠觀點。

江宜樺:GMP存廢 民調決定

受餿水油事件波及的業者哭訴,是因為ISO、GMP才會使用強冠問題油。GMP被詬病已久,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拍板由民調(10月)決定存廢。翁裕峰指出,驗證系統絕大部分靠書面審查,稽核員不見得是專家,審查文件雖沒問題,但現場稽核能力,可能還遠不如保險公司人員。

另外,申請驗證的公司表面上應付審查,實際上不會照做。驗證系統想要達到效果,必須企業高層管理者具有社會責任、職業(企業)倫理等價值觀,並且把公共空間安全、災害防救納入管理。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吳焜裕認為,企業自主管理的先決條件是政府查核,政府若不對企業做定期查核,自主管理就是失靈管理系統。而且不是立了法企業就會遵守,因此,行政單位必須定期查核。

「企業社會責任認證背後思維是企業倫理」翁裕峰說,企業經營不只要求良好品質、賺錢,還要注意對社會的影響,生產過程是否可做綠色生產、安全生產、健康生產,從風險治理來看,就是談環境、健康與安全,簡稱愛思(EHS),以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好的思維經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