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天文新知

國研院2014抗震盃全記錄 成大模型成焦點

國研院2014抗震盃於21日在國震中心舉辦。(記者方惠萱/攝影)
國研院2014抗震盃於21日在國震中心舉辦。(記者方惠萱/攝影)

【記者方惠萱/報導】 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幾乎每天都有地震,定期就有較大的地震,讓建築物抗震的議題相當重要,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震中心)與英國文化協會辦理「2014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

國震中心建物組研究員邱世彬表示,從921震災之後,開始辦理抗震研討會,從2001年辦理抗震盃比賽,希望讓抗震的建築知識向下扎根,今年邁入第13屆,報名也相當熱烈,他指出,甚至有國外學校針對這個比賽開課,高中組開放報名兩三天就已經額滿。

每年的比賽,最受到關注的就是高中組以及研究生組,高中組僅能利用木條、棉線與熱融膠製作大樓模型,國研院指出,今年比賽主題為不規則地基模型,看誰能抵抗最大震度、承受最大重量而保持建築完好。

研究所部分,規則與往年一樣,不以抗震為重點,著重在減震機制,選手可以利用任何的材料進行製作,製作一個3層樓的房子,並在房屋的每一層放上質量塊,看誰的減震機制有作用。同時,也要注意抗震係數,在最適合的時候讓建物受損,以符合建築物的經濟效益。

今年研究生組最受到關注的就是奪冠的菲律賓隊,利用高拉力彈性繩索穩住地基,最後成功耐住1000gal的加速度,並於1050gal模型受損,控制耐震係數得宜。此外成大的模型利用試管、刷子等材料減震,受到大家關注,但卻成為全場最「有戲」的模型。

所謂gal為加速度單位,1gal等於1cm/sec^2,980gal相當於一個重力加速度1G,若套用到台灣的地震分級,震度6級相當於250~400gal,震度7級約為400gal以上,當年921地震震度為7級。

那麼模型為什麼需要抗震900gal這種遠大於7級震度?邱世彬解釋,因為模型不同於真實的建築物,所以可以耐受的搖晃遠大於真實的震度,所以模型耐震的計算方式跟一般不同,且比賽規則中,並非承受越大加速度分數就越高,必須考量建物的成本與建材多寡,利用最少建材達到最大的耐震程度,成績才會最高。
 

6.5小時認真製作模型

今年活動一連舉行三天,19日舉行抗震盃研究生國際研討會,並於20日模型製作,各組參賽隊伍必須在6.5個小時內完成模型製作,最後交給裁判審查,決定模型載重後才能獲准參加第二天的競賽。不管從高中、大專與研究生參賽者,都認真的做出期望能夠奪冠的模型。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
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參賽者專心製作模型。(記者方惠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