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鞏固免疫力 不怕疾病入侵(下)

 (Fotolia)
 (Fotolia)

文/周慧心
傳統中醫並沒有「免疫」這一名稱,但中醫卻包含了許多預防疾病的說法。

正氣存體內 病邪不上身

早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即有:「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句話中的「治未病」,就是預防生病。免疫力就是人體對抗外來病原體的一種自我防護機制,這套機制複雜又精細,用中醫的話來說,則稱作「正氣」。

《黃帝內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不僅來自臟腑氣血的調和,也與先天體質、後天營養有關,更與一個人的內心思想、情緒有關。當飲食作息有節、思想正直、精神抖擻、眼神澄澈,就顯示人的正氣足,病邪不容易上身。若是常熬夜、疲倦、精神不振,眼神渙散,就顯示人的氣虛,病邪會趁虛而入,此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養生保健 順應四時變化

中醫從整體上研究人體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不管是一天的晝夜變化,還是一年的四季變化,都會影響人體的生理功能活動。但人體本身不會通過「正氣」來自我調節,故提倡在養生保健方面要順四時變化,主動維持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從而保持人體本身內在平衡。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此原為道家所遵奉的養生途徑,中醫養生深受其影響。

天人合一 運行不離道

中醫屬於道家學術系統的一環,講究「天人合一」。道家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其他生物機體也都一樣。人體一切氣血循環流動等,都有與大宇宙互相聯繫的管道。人生病,就是這個小宇宙的運行出了問題,偏離其正常的運行規律,偏離了「道」。

中醫治病,就是要把人體這個小宇宙的運行歸回到其正常狀態,使其符合道法。 其治療方略中就有「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損其有餘、補其不足」,促使陰平陽祕,恢復陰陽的正常狀態。同時採用的草藥等都是取之於大自然,利用其自然屬性來扶正人體,使人體恢復自然無病的狀態。

綜上所述,對於人致病的起因,中醫則認為是臟腑「正氣」不足,造成「邪氣」入侵。自古邪不壓正,剛正之人血氣更為陽剛,為邪之所懼。所以平時多做善事,便積累一身正氣:若是做傷天害理苟且之事,內心發虛,陽氣自損。心不正氣則虛,氣虛則陽弱,而邪最喜陰,身體陰氣重,則邪易入侵。所以一身正氣能陪人一輩子,這是其他藥物遠不能及的。(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