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紀元-我們的故事2】創業求真 志在必成

美國舊金山大紀元社長王學科

美國舊金山大紀元社長王學科。 (攝影/戴兵)
美國舊金山大紀元社長王學科。 (攝影/戴兵)

文/徐竹思
2013年1月,王學科回到亞特蘭大的家,與過去九年間每年蜻蜓點水式的「拜訪」不同,他這次回來是賣掉房子,接家人到舊金山安家,終於結束了聚少離多的兩地生活。

瀝瀝細雨中,開動U-Haul搬家車,離開居住了十五年的亞特蘭大時,想到大紀元辦公室那架老打印機,那台裁紙機,見證過創業者們多少個不眠之夜;那張比腰還窄小的長板凳,是曾睡過一年多的床。他胸中澎湃著感慨,十四年前的那些場景亦浮現腦海。

一家獨立中文媒體的誕生

王學科79年應屆考上大學,83年在西安畢業,是班上唯一被分配到北京工作的。他從學生時代就認定「做什麼都要做好」,在北京一家研究院吃苦鑽研地一幹就是十年,但由於不喜歡搞關係的那一套,業務精湛卻無用武之地,鬱悶之下於93年1月出國攻讀碩士學位。

同年5月,太太也來到美國並成為名副其實的「陪讀」——每個週末,其他留學生四處旅遊,太太都是陪著他在圖書館裡度過。他相繼念了工程與電腦兩個碩士學位。思想和心靈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他享受著自由的天空。

王學科與女兒和太太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王學科提供)王學科與女兒和太太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王學科提供)

 

99年7月20日,中共對法輪功的鎮壓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作為一名親身受益者,王學科知道中共通過海內外媒體散布的都是謊言,可是周圍的中國人,有的開始為他擔心,有的後來則對他敬而遠之。從那時起,他一年都笑不出來。

個性認真的他,自己付錢到當地華文報紙上登文章說明真相,可他打電話要求繼續刊登時,對方說不能再登了,中領館要求的。無可奈何地放下電話的他,被一陣難過窒息。海外媒體也受中共的控制,中國人真苦,即使離開中國也看不到自由的信息啊!

2000年10月,王學科到紐約看三位朋友買下的一家華文報紙《華報-大紀元時報》(亞特蘭大出版的《大紀元時報》的前身)。回到亞特蘭大後,他和《大紀元》總裁唐忠商量也在當地辦報,買了些舊桌椅和最便宜的辦公用具,就在唐忠家的地下室幹了起來。為了省錢,朋友李淵博士自己裝電腦。從沒印過報紙的他們學著排版,老舊的軟體經常會宕機,使工作功虧一簣,一切再重來。當時印刷廠不能用電子版,要將每個版面用11X17的打印機打出來,用裁紙機剪裁,對齊拼到一起,再送付印刷廠。

「我們幹了幾個通宵,完成第一份《大紀元時報》的排版後,離開地下室,看著朦朦亮的天,淚水不斷地往下流。一直到上班的路上,心情都特別激動。當天到中國城拿著這第一份印著《大紀元時報》字樣的報紙,遞到當地華人手中時,他們的反映非常震撼。」

先想別人辦公室長凳當睡椅

當時他的女兒僅一歲多,太太沒有工作,一家人靠他軟體工程師的薪水生活,在亞特蘭大貸款買了棟新房。他和幾位朋友每月各拿出幾百元美金印刷發行報紙,也將所有業餘時間都撲在辦報上,白天仍到公司上班,工作盡職盡責。他認為要對得起自己的薪水,但是大紀元剛起步需要全心投入,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2001年2月王學科辭去大公司優厚薪水待遇,全職做《大紀元》報紙。「社區採訪、編輯、排版、設計廣告、發行,什麼都做,什麼都是自費,也沒什麼報銷之說,就是一心想把報辦好。一些商家看好我們這份關於中國新聞唯一一家敢講真話的報紙,紛紛登廣告宣傳生意。」 

2001年3月,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從其他城市到亞特蘭大取經,回去後在波士頓、華盛頓D.C.、聖地牙哥、舊金山、芝加哥、洛杉磯、休士頓、達拉斯等城市也成立了《大紀元時報》分社,開始發行自己的報紙。王學科在忙個人業務的同時,還要幫其他地區起步,每天基本只回家吃頓飯,其他時間都在辦公室,出版報紙前幾個晚上就睡在辦公室。他的「床」兩頭各一個椅子,中間一條長凳,如此一年多,「那條凳子還沒腰粗,當然沒法翻身,不過我從來都是好像睡得挺實,也不用翻身,可能是太累了。」

《大紀元》在全球各地發展得很快,有時一些突發事件要處理,一個電話,他就要離家出差。他還必須花很多時間幫助其他同仁培訓,「大家都做得好,公司才能成長;參加各種展銷會,都是自己負擔。我的信仰告訴我要先想著別人,先他後我。」

通向車站那條走道望眼欲穿

發行半年後,亞特蘭大報紙開始盈利,但這裡畢竟華人市場小,2004年,王學科毅然決定搬到紐約做市場。這一待就是五年半。從此,在亞特蘭大的鄰居們經常看到王太太一個人上班、割草、帶孩子,以為她是單親媽媽。「其實,他每兩個多月回來一次,每次都盡量地多處理家務,」王太太說,「可是他一般回來不超過一週,還要兼顧工作。經常是草割了一半,有電話就把他叫走了,回來再接著幹。後來我就不讓他幹了。知道他要回來,我就剪草,把一切家務活都幹完,讓他回來能輕鬆一點兒。」

夫妻情深,女兒更懂事,有一次他回家時正好趕上學校的家長會,老師告訴他說,女兒為就要見到爸爸已經興奮了幾天了,還把要見到爸爸的高興、期待和喜悅寫在她的作文裡,老師也發自內心地為孩子高興。從亞特蘭大回紐約,王太太會盡量安排晚上的飛機,讓他可以在家多待一天,也可以帶女兒去地鐵站送行。「分別時,Kirk總是分別給我們一個大大的擁抱,囑咐著孩子和鼓勵著我們。我們看著他經過那條長長的走道,進了檢票口。他走幾步就回頭看看我們,最後走上二樓平台消失之前招招手。在回家的路上,車裡靜靜的、空空的,我輕輕向女兒問話,沒有回答,後來發現她在後座上偷偷地流淚。」 每一次爸爸回家都興高采烈,每一次別離都夾著淚水,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孩子上了初中。「我對她說,爸爸為什麼這麼忙和這麼努力,因為爸爸、媽媽都來自中國,我們希望中國人都能自由地知道真相。我告訴孩子這是我們人生選擇要走的路。女兒知道爸爸是在為其他人做好事,因此總是很懂事地支持著爸爸,自覺地管理自己的學業,在學校一直是非常優秀的學生。」

女兒喜歡和爸爸在一起,但知道爸爸忙,總是  很懂事地自己管理自己的學業。(王學科提供)女兒喜歡和爸爸在一起,但知道爸爸忙,總是 很懂事地自己管理自己的學業。(王學科提供)

真實不虛靠誠信走向成功

2010年8月,他被調任舊金山報社。從最初的只有一位全職銷售和幾位兼職銷售到專業全面的銷售團隊,增加發行行業專刊。來自美國其他地區、其他國家的記者編輯和美

編們越來越多地彙集在一起,奉獻著他們的才智和心力,版面從二十多頁擴展到多時近百頁。報紙發行量一路上升,經營規模擴大了數倍。最初的日子,王學科說:「被廣告商家拒絕是家常便飯,有的生意是約見二十次才談成的。無論結果如何,心裡不起任何波瀾,生意不成情義在,交一個又一個朋友,多了一個又一個客戶。」

廣告客戶衡量報紙的重要參數之一就是發行量,他發現幾個主要中文日報所報給客戶的發行量是實際發行量的三、五倍甚至更多,講真話,不虛報發行量,誠實卻好像成了誠實者的攔路卡。在廣告公司的朋友得知後,建議《大紀元》做美國第三方權威機構發行量審計。歷時一年多的大工程後,《大紀元》終於通過了國際權威媒體認證公司BPAWorldwide的審計,成為在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目前唯一通過發行量權威審計的中文大報。

雖然期間操作程序繁雜,歷時長,但在全美十五個分社尤其是參與發行的所有同仁的全力配合下,王學科終於看到了真實誠信和專業操作的威力,「我們是講真話的媒體,敢於通過這個認證而為廣告商家負責。這一點,在這一年多和上百商家客戶的見面中,我充分見證了:我們說話時可以多麼地理直氣壯,客戶和我們合作時又是如何地放心大膽。」

2013年10月我去參加一個國際豪華地產會議,那些美國地產業的巨頭們想要了解華人的消費心理與習慣,我應邀演講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風俗。會議上,躋身美國五百強的Priceline集團創始人霍夫曼(JeffHoffman)所說的恰同我所想的一樣契合:「對一個企業家來說,只想賺錢是永遠做不大的。因為總有人比你更貪婪。如果你有理念,那就不一樣了。」

舊金山部經理Tim Murray , Who舊金山部經理Tim Murray , Who's Who豪華地產創始人John Brain Losh。 (Ric Mershon Photographers 提供)

 

「辦《大紀元時報》近十四年,我的收穫是在學校和大公司工作都無法得到的,改變一下思維方式,突破觀念,就能成功。如賈伯斯(SteveJobs)的蘋果從物質上改變了地球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一樣,二十一個語種的《大紀元》每天用心提供著健康精神食糧──真相和普世價值,也在改變著世界,越來越會成為最受歡迎和信賴的媒體之一。」

王學科:用心提供精神食糧改變世界

「大家都做得好,公司才能成長;參加各種展銷會,都是自己負擔。我的信仰告訴我要先想著別人,先他後我。」

越來越多的商家在了解真相後,在見證到超值的廣告效果後,同《大紀元》合作。「《大紀元》現在已經發行到三十五個國家,」王學科認為,「辦報如做人,如果我們能做好人,一切就都能做好。我們把讀者和商家的利益放在前面,大家都是在用心工作。《大紀元》企業文化是『高效創新,盡善盡美』。歡迎更多的讀者朋友來看《大紀元》,尋找你們的生活中有價值的訊息,並從中受益。」◇

從10月10日,本報將刊登《大紀元》媒體人的故事系列,誠邀您走入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追求,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大紀元資料室)從10月10日,本報將刊登《大紀元》媒體人的故事系列,誠邀您走入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追求,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大紀元資料室)

請登陸 EpochStories.com 提出您的問題和反饋,他們將陸續回答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