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王健專覽】提升台北國際形象 要從創意設計出發(上)

文/王健(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室內設計組副教授)
國家地理雜誌裡透露了中國華北地區,經常遭受由內蒙飄來沙塵暴的侵襲,又加上山西太原及遼寧鞍山等大小煉鋼製鐵廠,日夜不停所排放的廢氣與塵煙,覆蓋著整個廣大區域,使70%以上的河川遭受汙染,人民無清潔的水可喝,也無乾淨的空氣可吸,在北京看到人們一邊戴著口罩買礦泉水的情況,屢見不鮮。中共對廢棄物的管理幾乎呈現了放任的狀態,造成在中國製的水蜜桃汁容器、法國餅的包裝紙、洗髮精罐自中國河川漂流2千公里抵達九州的海岸邊,為了這些廢棄物,運到福岡處理一年需新增300萬日圓的費用,加上每年於因大量來自大陸的沙塵暴與煤煙,造成三重縣的四日市的市民發生普遍氣喘的現象,也使富山縣高崗市車輛及曝晒的衣物皆染上茶褐色的粉塵,為了解決此項難解的問題,日本當地組合240家企業,透過國際環境技術研究中心,和稱為姊妹市的天津市主管單位,共同派遣人員指導製造工廠「脫硫」技術和設備以解決問題。這種跳脫中央體系,由地方自治體和外國直接交流的現象,在日本已發生多起,為的是解決問題。

在一九八〇年代所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紛紛從人民公社的臼巢,跑進都市,和大量從國營企業下崗的工人,在都市裡爭逐地盤,做起個體戶生意,當時,這些人雖自創事業,但可說屬土法生產不擇手段,政府的態度極為寬鬆,人口由農村大量轉移至都市也未見大力的禁止,對於生產的物品品質也未加嚴格規範,造成今日問題重重,致管理上及都市形象上遭到嚴重的破壞,對辦國際性的活動將是一項威脅。

在台灣解嚴後民智已開的大台北,如果要依邏輯設計的基本原則來規劃,必須首要撤除陳年的「舊思維」,審視城市原有的資源,吸納樹立特色的「元素」,用人文的產業為「經」,以台北都會的特色為「緯」,做妥善合理的計畫,並以換人不換政的原則,才會有實現理想的一天,否則數十年來,各吹各號,「即興主義」作祟下,台北市從日人手下交下來,已被整得不成形了。

在民國62年國父紀念館還沒完工不久,四七兵工廠撤走,敦化南路打通,忠孝東路也拉直了,情勢一片看好,原先綠油油的菜園和稻田,在短短不到5年間,如雨後春筍般平地而起,搬來此地的人莫不以新興東區人自豪,忠孝東路邊的所謂名人巷立即湧進大批逐夢之人,使此區不到幾年功夫,成了名符其實的「東門町」。然而前後不到20年光景,如今,此區已成為交通局、環保局及建設局點名整頓的區域,市長具名的淨空防火巷的警告告示,與在各巷口處處可見,隨地停放的違規車輛一樣,令人醒眼注目,嗚呼,這可是當初東區重劃的原意嗎?

在台灣有人說:「台北市是一個無確定個性的都市」,言下之意說明沒有特色的意思,這使我們覺得臉上無光。從高玉樹市長想學舊金山鋪輕軌的構想開始:歷任的市長都很用心想改變台北,包括鋪設紅磚行人道的楊金欉市長、半年內要去掉鐵窗的林洋港市長、致力廢除公娼的陳水扁政府及想遷移松山機場的簡又新部長,他們都有一把號在吹。但,無論如何,如今台北市因多了一個「世界設計之都」的名號終於有了一個蛻變的契機。(下週五待續)◇ 

王健專覽
王健老師以術科第一名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又負笈日本東京造形大學深造。 (1) 全國麥克筆第一名師.亞洲第一麥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