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央行動作多發 歐債風險有限

文/陶冬(瑞士信貸董事摠經理)
風險資產海洋的價格大起大落持續著,不過風向就轉了。上週資金依然擔心全球通縮風險,美國的CPI資料和歐洲的生產資料令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陰霾,中國的成長略好過預期,不過仍是近年來最乏力的。

資金依然擔心央行政策不得要領,聯準會成員言語溫和,英格蘭銀行會議紀要亦頗為鴿派,中國人民銀行再向銀行注入流動性,市場情緒稍有緩和。希臘國債利率震盪之後回落,但是歐洲如何處置希臘政治僵局、如何面對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如何推行資產購買計畫,不確定性的確存在。美元經過一輪回調之後重拾升軌,為石油、商品帶來壓力,連沙烏地阿拉伯宣布減產也無助布倫特石油價格的滑落。但是上週最重要的是,去風險、去槓桿浪潮漸失動能,資金重臨風險資產,美國股市走出今年以來最大的單週升幅,S&P自從9月高峰累計下跌9.8%,一輪反彈後現在距離頂峰只差不到百分之三了。同時資金流出美國和德國國債市場,債息回升。美元走強,黃金回軟,鐵礦石價重跌,銅價見好。

希臘是近來市場動盪的一個重要原因,觸發市場擔心歐債危機重演。筆者認為南歐不少國家面臨政治不穩定、執政黨實力不足的問題,不過歐債危機再燃的可能目前看來並不大。如今與2011~12年時相比最大不同,在於歐洲重債國全部由經常專案逆差轉為順差,多數國家財政狀況明顯改善;房價和服務業價格下調,成本下降。基本面的改善,降低了看空歐元和歐豬債的值博率。同時歐洲央行在支持這些國家上的態度更鮮明、政策工具也較完備。目前筆者可以想像得出的歐債危機觸發點有三,1)ECB決定不推出QE,2)德國要求義大利加入OMT才能啟動QE;3)希臘自主退出歐元區。這三種可能均存在,不過筆者相信加在一起的概率也不超過10%。

近來市場對各大經濟體央行的政策取態和步調,意見分歧較大,而且不時地自己嚇自己。各國經濟情況分歧,成長、就業和通膨資料均存不確定性,央行在政策決策上透明度降低,言論上多反覆其實很正常。筆者認為,美國聯準會在結束資產購買上沒有太多的懸念。甚至升息也面臨政治壓力,箭在弦上,相信初次升息在明年第二季度,隨後的升息頻率則取決於資料的發展。在本週的FOMC會議上,預計購債計畫正式停止,「considerable time」的字眼繼續出現,不過聲明內容的其他言辭可能做出調整,為決策層清出政策騰挪的空間。

本週市場聚焦於央行:1)歐洲央行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公布後的市場反應;2)聯準會是否終止購買債券以及對升息言論的調整;3)日本央行經濟展望中對成長和通膨預測的下調。在美國,預計第三季度GDP成長達到3%;耐用消費品訂單在上幾個月大幅波動後持穩微增。密西根大學消費信心回升,中古屋銷售持平。聯準會週三開會。在歐洲,德國IFO料顯現走穩。歐元區10月經濟信心可能再降,核心CPI持平。在亞太區,日本9月工業生產微增,CPI放緩。週五日本銀行政策聲明預期變化不大,不過其經濟展望報告則估計會有對成長和通膨預測的下調。(轉載自陶冬博客,以上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