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Colonel Pan旅人瞭望台‧彰化縣】 美的饗宴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

屋外彩繪超吸睛。(圖/潘憲榮)
屋外彩繪超吸睛。(圖/潘憲榮)

文/潘憲榮(大學駐校作家)
為傳承豐美的藝術,鹿港特別建構桂花巷藝術村,邀請技藝大師進駐,藉由傳統工藝、古蹟及多元藝術的結合,形成一處滋養與美化心靈的藝術聚落。

鹿港小鎮在清代是商業活動非常熱絡的地方,俗話說「一府、二鹿、三艋舺」,可見其經貿地位。當年的繁華景況也帶動民間工藝、民俗文化及各種特產,美麗的風采,至今仍讓人嚮往。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圖/潘憲榮)鹿港桂花巷藝術村。(圖/潘憲榮)
鹿港桂花巷藝術村。(圖/潘憲榮)鹿港桂花巷藝術村。(圖/潘憲榮)

彩繪藝術 優雅氛圍

桂花巷藝術村原本是建於日治昭和年間的日式宿舍群,廢棄閒置多時,經過整修,並導入文化與藝術思維,為老舊建築增添新風采,一棟棟老舊的日式建築,經過整修,黑色屋瓦、白色牆面搭配木造的門窗,洋溢優雅氛圍。

屋前樹立著木製的招牌,散發古樸風味。

「好漂亮的彩繪!」生動活潑的牆面彩繪,頗為吸睛。動物、花草及各種造型連結成美麗畫面。牆邊有一支站牌寫著桂花巷「幸福」,不少人在此留影,感受溫馨與幸福的氛圍。很特別的是,有些白牆上,書寫著不少漂亮的書法創作,非常具有藝術之美。

周邊的綠草地上設置有小鹿與帆船的造型,可愛模樣吸引不少目光。

幸福桂花巷漂亮彩繪。(圖/潘憲榮)幸福桂花巷漂亮彩繪。(圖/潘憲榮)
典雅建築。(圖/潘憲榮)典雅建築。(圖/潘憲榮)

精采美學 藝術傳承

這裡每一位駐村藝術家都非常具有專業性,每一間工作坊,都蘊藏著珍貴的文化寶藏與創意思維,值得細細品味。

鄧漢聰的動凍坊,互動式的機械藝術,充滿創意,讓人歎為觀止。「我希望透過藝術賦予冷冰冰的機械生命力,藉由實際參與,感受作品的溫度……」藝術家鄧漢聰是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研究所碩士,他娓娓道出自己的創作理念。他的作品強調互動性,例如名為《掌聲響起》的金屬蝴蝶作品,對其鼓掌,牠會鼓動雙翼,掌聲越大,雙翼鼓動越快;作品《自由樂章》,將音樂融入機械中,曾獲得國內「桃源美展——雕塑類」創作獎項,頗教人驚豔。

鄧漢聰互動式機械藝術。(圖/潘憲榮)鄧漢聰互動式機械藝術。(圖/潘憲榮)
黃育珍揮毫。(圖/潘憲榮)黃育珍揮毫。(圖/潘憲榮)

懷玉書畫工作室,駐村藝術家黃育珍是彰化縣鹿江詩書畫學會理事長,專長領域是油畫、攝影與書法,她說:「分享生活中的美麗,帶給別人喜悅,也會讓自己很快樂!」她揮毫的神情專注而優美,書寫順暢如行雲流水,創作風格剛柔並濟,甚獲好評。

施敦仁皮雕藝術。(圖/潘憲榮)施敦仁皮雕藝術。(圖/潘憲榮)
施敦仁皮雕工坊。(圖/潘憲榮)施敦仁皮雕工坊。(圖/潘憲榮)
施敦仁皮雕藝術工坊,精緻作品讓人目不暇給。「皮雕是融合捏塑、雕刻、彩繪等表現方式,創作出立體、半立體、平面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不論在生活或藝術方面皆可運用,是具有潛力的生活藝術。」施敦仁唯妙唯肖的作品,獨樹一格,魅力無限。

戀戀手創工坊,駐村藝術家彭珮絨擅長編織教學及民俗畫像拓印。編織方面不論是竹編、茄芷袋編織,工法都非常細緻。「傳統工藝是先人的智慧,值得推廣……」週六、日彭珮絨會在半邊井附近設攤教學,推廣藝術創作,執著精神讓人佩服。

此外,其他如惠心巧絲拼布坊、苓の屋拼布編織、純粹路人假(繪本、插畫、造型藝

術)、麋研書室(書法、美學與創作)、鹿港囝仔(攝影、彩繪、視覺創作、木雕、複合媒材運用)、鹿藝會(傳統細木家具、木雕)、ㄕ公館工坊(各式獅頭創作)小鎮未來預想圖(笛簫演奏),均是具有高水準的藝術工作坊。

彭珮絨傳統編織。(圖/潘憲榮)彭珮絨傳統編織。(圖/潘憲榮)
彭珮絨工坊作品竹編時鐘。(圖/潘憲榮)彭珮絨工坊作品竹編時鐘。(圖/潘憲榮)

老街遊賞 懷舊之旅​

參觀完桂花巷,可順道遊賞鹿港老街。懷舊的建築、古樸的巷道,處處充滿驚豔。洋溢文藝氛圍的公會堂;三槐挺秀前敦親睦鄰的半邊井;典雅優美的合德堂;文人雅士聚會的十宜樓;曲巷冬晴的九曲巷;別具特色的木屐工坊;古色古香的設施,依稀烙印著歲月的足跡。

老街亦有不少美食如滑溜順口的麵線糊、美味爽口的水蒸蛋糕、古早味包子、香脆的牛舌餅、芬芳香醇的麵茶、新鮮味美的烏魚子等,都是非常具有鄉土風味的美食。

藝術能紓解心靈壓力,帶來生活動能。鹿港桂花巷藝術村是頗富盛名的藝術聚落,是一處人文薈萃之地。古蹟、文化、藝術彩繪出鹿港最美麗的丰采,鹿港小鎮之旅,讓人收穫滿行囊!◇

小鎮未來預想園。(圖/潘憲榮)小鎮未來預想園。(圖/潘憲榮)
彭珮絨工坊作品竹籃。(圖/潘憲榮)彭珮絨工坊作品竹籃。(圖/潘憲榮)
懷舊麵茶。(圖/潘憲榮)懷舊麵茶。(圖/潘憲榮)
桂花巷街角風情。(圖/潘憲榮)桂花巷街角風情。(圖/潘憲榮)
桂花巷街角風情。(圖/潘憲榮)桂花巷街角風情。(圖/潘憲榮)
三槐挺秀前的半邊井。(圖/潘憲榮)三槐挺秀前的半邊井。(圖/潘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