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政治

「希望小學」也「非法」?

⊙顏丹
近日,中國大陸某省的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微博中對當地某「希望小學舉行隆重的竣工典禮」一事發表聲明時稱,「經核實,該校未經我會及相關希望工程實施機構授權許可建設及命名,屬非法希望小學」。按照官方的說法,「希望工程、希望小學等,是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法註冊的公益性社會活動服務商標;該校非法使用希望工程商標,我會將保留對其法律追訴的權利」。

相比一所希望小學被曝出竣工典禮大肆鋪張、大擺筵席的奇葩新聞,無力支付孩子學費的村民,卻被要求參加典禮時送上禮金的無理遭遇,「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這一官方組織,居然能給自己發起實施的公益事業,扣上「非法」的大帽子,如此據理力爭似乎更令人匪夷所思、無法理解。

既然發起人口口聲聲稱其為「公益」、「慈善」。既然是奉獻,發起人就該是不求索取、無心利益。既然不牽扯盈利的問題,這一工程就該與商業運作劃清界線,即便有人樂於冒此工程之名,其動機與作為也該是奔著能夠幫助農村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充分享有求學的權利而來。

如此,這種或有意為善的動機與作為又怎能被視為「非法」呢?而將此善意定義為「非法」的官方機構,他們的真正用意又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發現,官方在實施這類「慈善」的過程中,其表現太過霸道。他們的真正目地似乎不是為了造福他人,扶危濟困。如果其中毫無例外的涉及到錢款來源和用途的不公開、利益上的盤根錯節,那麼我們也有理由懷疑,當地新建希望小學是否真是為了讓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

從一年前貴州某山村被發現建成了4年的希望小學,已變身為一座垃圾回收站的消息來看,我們寄予希望的眼神或許就會立即變得暗淡,對「希望小學」這個名曰「公益」的政治工程,也會更加充滿悲觀與絕望。

事實上,「讓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這本身是難以被提升至「慈善」的高度的。否則,那個「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的豪言壯舉,豈不成了中共官方在教育的政績上,所製造的最大謊言與笑料嗎?假如投入教育的財政支出,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走進校園,「讓失學的孩子重返校園」的希望工程,又豈非多此一舉?而這些「假如」應是本就該服務於民的官方,理應承擔的職責所在。

一組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03~2012年,農村普通小學的數量,已從36萬0,366所減少到15萬5,008所,10年間減少了57%。僅就官方提供的這一數據而言,大量無故消失的農村小學、無故被失學的小學生,就足以讓我們看到,那個帶著偽善面具的希望工程,其真正的嘴臉究竟是何。

這一工程一旦打上政治的標籤,靠向民間、社會籌措資金來維持運行,其本身就已經涉及到政府對自身職責的迴避與推卸;而這些來自於財政以外的資金,一旦被鎖進那個從不對外公開的官方「小金庫」,就更加暴露了政府發起希望工程的所謂「善舉」,不過是意在貪汙了本該用於教育的財政之後,還想再大發一筆橫財的貪婪、噬利之心。如此險惡的用心,難道不比「非法」更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