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大甲帽風波

 (Fotolia)
 (Fotolia)

文/陳淵燦
苑裡鎮在日治時代的行政區域歸為新竹州管轄,戰後仍然維持上述情形,迨至民國39年行政區域劃分,改為小縣制之後,成為如今的苗栗縣苑裡鎮。

自日治時代以前,女孩子幾乎從小就學做大甲草(俗稱鹹草)的手工織品,如:大甲帽、涼蓆、菸草盒等,會有人挨家挨戶收買這些產品,賣出的錢歸女兒們私有。因此當地有一句俗語:「呷呷俺爹,積積私(音ㄙㄞˊ)ㄎㄧㄚ(私房錢)。」等女兒長大出嫁時,這些私房錢通常做為陪嫁的一筆小財產。

手腳勤快、動作俐落的女孩,莫不年復一年,處心積慮、日以繼夜地埋頭苦幹。因為有多少成品,就積有多少私房錢,除了一般嫁粧,這是隨嫁的嫁粧當中值得顯耀的一項財產。

至於何以不叫苑裡帽,而以大甲帽聞世呢?因為這些手工製品,經遊走各家各戶的收購販子收購後,一律賣給大甲鎮的專業加工廠加工漂白、美化、包裝後出售(包括外銷)。產地雖是一聲不響的苑裡,大批發卻是響叮噹的大甲,大甲帽之名遂不徑而行,說來對苑裡的娘兒們,實在有些「冤枉」。

芽兒有5位姑姑,最小的一位叫「屘姑」(音BAN),大芽兒15歲。她的幾位嫂嫂都必須輪炊事,還須餵養豬、羊、雞、鴨,種菜、施肥、澆水,灑掃內、外庭院……那真是大小家庭的日常瑣事,每天都忙得一刻不停。有時無法抽身照顧自己的小孩,其他姊妹看不過去,就會幫忙,代餵養小侄兒等。

待芽兒5歲,媽媽輪炊事時,常常忙得抽不出空來餵他,芽兒玩膩、肚子餓了,自然就來找屘姑,這時屘姑會放下在廳堂編織的大甲帽,到廚房盛飯餵他。

芽兒是個急性子,玩夠了,時間一到,肚子餓,自然回家找屘姑填飽肚子。這位屘姑正忙於編織大甲帽,而大甲帽必須一圈又一圈地編織而成;因此屘姑雖然滿口答應,卻依舊不理不睬。她心想得等編完這一圈,再動身盛飯餵這小侄兒。

手工編織要繞帽子的一圈,總得等一些時間。芽兒肚子餓壞了,實在等不及;卻看屘姑依然不動如泰山,只埋頭趕工她的大甲帽。等告了一段落,才起身回廚房。

芽兒等了又等,一肚子火早已按捺不住,左看右看,趁她不在其位,拿起沒收好的一把剪刀,往大甲帽剛編好的邊沿,由下往上剪了上去。這時屘姑手捧著一碗飯,剛好走了出來;看到帽子竟被剪了個大裂口,尖叫一聲,放下碗飯,氣急敗壞地追了過來。芽兒當然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拔腳就跑向外面,一面跑一面哭叫。

纏足的阿嬤聽一大一小的喊著、哭叫著,也趕緊跑出來一瞧。了解來龍去脈後急得叫喊道:「妳再追,再追追看!萬一小孩兒摔倒了,摔斷腳骨或手骨,妳二哥晚上回來,看妳怎麼講法?」

屘姑想想有可能,要是讓小孩兒摔斷骨頭,那代誌就大條啦,不是麼?小(侄兒)的哭,大(阿嬤)的追著嚷著叫罵,屘姑想到大甲帽仔被剪開一大段,氣得想狠狠地打侄兒幾下屁股,以消心頭之恨。沒想到不緊挨阿嬤罵,還不准追侄兒,忍氣吞聲,哼都不能哼,不禁氣得淚流滿面。

晚上二哥(芽兒的爸)回來,聽到白天的這件大甲帽風波,想要彌補小妹(屘姑)的損失,就低聲下氣地問該賠多少錢?屘姑一聽,想起白天的委屈,哇的一聲,又放聲哭了起來。此時,罪魁禍首的芽兒卻早已睡得安穩,完全不理大人們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