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蔡欣瑜用心製作 每雙有溫度的鞋

 (三十革提供)
 (三十革提供)

文/施芝吟
身材纖細、皮膚白白淨淨、留著烏黑秀髮的女孩,圍繞在製鞋師傅旁,嘴裡念念有詞:「師傅,教我上膠,教我貼鞋底,教我……」她叫蔡欣瑜,是「三十革」的創辦人。在金融風暴那年,她辭去穩定的工作,毅然決然去創業,但是沒有人支持她,甚至不看好她,蔡欣瑜堅決挑戰新事物,如今她經營的網拍小有成就。

學生時期的蔡欣瑜喜歡在網路上買鞋子,後來也當起網路賣家。有鑑於市面上偷工減料的情況,蔡欣瑜想要自立品牌,掌控產品品質和使用材質,更希望用合理的價格,讓大家可以買到很優質的產品。

為了多存點創業資金,蔡欣瑜除了上班,也兼作網拍和好幾個家教。這樣的生活大約過了一年半,終於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決定離職,剛好是金融風暴那年。

 (三十革提供) (三十革提供)

那段拜訪的日子

直到2010年,蔡欣瑜開始籌備、自創品牌,找代工廠生產自己理想的產品,她不會做鞋,但是對於新事物勇於嘗試!她大量蒐集廠商資料,接著去拜訪,但是一整天下來,就是沒有一家工廠願意接她的訂單。很多難關都是事前沒有想到的,也無法預料到的,蔡欣瑜說道:「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會遇到的困難肯定很多,要堅持下去,問題總得要解決的,不懂就問人,多聽多問,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她一有空就往工廠跑,請師傅帶她去皮料廠,讓她更了解皮料特性,師傅也不厭其煩的教導她,讓她清楚知道,一雙鞋在生產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可以事先避免及改善。她也不定時到鄰近國家參觀皮料市場,拜訪相關產業不同的工廠、市場,多看看、多比較,也多了解。

與工廠配合時總有陣痛期、磨合期,常常做出不符蔡欣瑜預期的產品,而那些不完美的產品也就成了犧牲品,她寧願認賠,也不願拿出來販售,持續與工廠溝通及討論,才製作出她心中想做的鞋。

 (三十革提供) (三十革提供)

傳統技藝漸失傳

蔡欣瑜接觸鞋廠後,深深覺得國內製鞋技術真的很棒!台灣曾是鞋業王國,目前在台灣製鞋的師傅都有些年紀了,這些產業也逐漸沒落、凋零,因產業外移,造成產業鏈形成斷層。

蔡欣瑜無奈地說:「每雙鞋都有師傅留存的手心溫度,很捨不得傳統手工藝就此失傳,而我能做的就是把訂單留在台灣鞋廠,讓工廠有訂單可接,讓師傅不丟飯碗。」不過她也強調,政府沒有相應的政策輔導,無法從根本解決台灣鞋業的困境。

 (三十革提供) (三十革提供)

老奶奶的笑容

一路走來,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年前一位女孩買了一雙莫卡新雪靴要送給她奶奶,因為奶奶的腳異常的小,買了最小的還是太大,蔡欣瑜就送了一對羊毛墊給那女孩,讓她帶回去給奶奶試試。當天接到女孩的電話,頻頻致謝說,鞋子加上羊毛墊後剛剛好,而且奶奶非常喜歡,一整天都笑呵呵。蔡欣瑜眼眶泛著淚說:

「聽完之後,我彷彿也看到奶奶的笑容,現在看到桃紅色鞋子就想到那位老奶奶,那時我覺得幫了那女孩解決奶奶禦寒的問題,也讓老奶奶高興,心裡就好溫暖,之後每年我都做這一款鞋,希望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最後她笑著說,她很幸運遇到一群好客人,都不吝惜給她加油鼓勵,並介紹客人給她,這是支持她努力不懈的動力。◇

 (三十革提供) (三十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