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生‧命‧力】 無胃人生 無畏生活──蔡志庭

蔡志庭參加高雄馬拉松。(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蔡志庭參加高雄馬拉松。(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文/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民國99年9月,蔡志庭覺得胃部不太舒服,就醫後,情況並未改善。之後,再做一次全面性檢查,最後確定為胃癌第三期,需要盡快安排全胃切除手術。

接獲罹癌消息時,蔡志庭腦袋一片空白,心裡感到莫名的恐懼。11月16日,動手術的日子終於到來,家人、牧師、朋友們紛紛為我禱告打氣,再次醒來後,我已經失去了一個重要器官。

失去器官的日子

術後,醫生告知接下來的治療將是另一項更大的挑戰,蔡志庭依照安排開始接受化療與電療,過程中體力慢慢減弱。

那一條只有20公尺的走廊,令他心生恐懼,因為每回放射治療都必須經過這條路徑,雖然只有不到5分鐘,卻嚴重損耗蔡志庭的身、心靈,彷彿一副受到囚禁的肉體,必須面對一次次的凌遲。

看著日漸缺乏彈性及皺摺的皮膚,脫掉衣服就像是個老人般的身體,令我厭惡起自己,甚至害怕看到自己,陷入治療中最大的低潮。

找回堅定的力量

但是家人總是給予蔡志庭生活和心理上的關愛與支持。為了讓蔡志庭增加一些體力,大嫂非常用心地準備食物,以便進行後續的治療;教會的好友總帶著祝福探訪,在牧師娘的禱告聲中,蔡志庭聽見自己的軟弱,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

在晶瑩的淚光裡,蔡志庭彷彿看到那些陪他一起面對的親朋好友的身影,心靈深處好似得到完全的釋放,令消沉的意志找到一份堅定的力量,重新有了信心面對這場戰鬥。

電療完成後,化療仍然繼續著,但是蔡志庭的身體狀況慢慢呈現穩定的進步,因著信仰、愛他的家人及支持關心他的朋友,讓他體悟出苦難背後有著最大的祝福:「我不是一個人獨自面對病痛,而是有著強大的後盾和倚靠。」

此後,蔡志庭不再聚焦於病痛上,極力尋找自己想做且可以做的事,於是前往教會擔任弱勢家庭課後輔導老師,陪伴天真單純的小孩,找回簡單的快樂,同時令他忘卻身體的不適。

此外,蔡志庭也重拾先前因病暫停的學業,考進嘉義大同技術學院社工科系,繼續完成進修。

接下來的化療,蔡志庭始終抱持著樂觀的態度,把每次住院都當成入住大飯店,心境的轉換使人化解許多無形的恐懼。

再次緊握生命之線

7個多月的密集治療期間,蔡志庭不只領到了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也自醫生報告裡拿到出院證明。

經過一年半的休養調適,癌細胞受到穩定控制,他開始期待展開正常生活,重新進入職場及社會。

由於就讀社工系,後來因緣進入嘉義市生命線服務,從事自殺防治的工作。在工作中經常面對許多自殺意念及自殺未遂的個案,蔡志庭經常以自身為例,鼓舞這些暫時陷落低谷的來電,再次握緊生命之線。

而蔡志庭的哥哥在他治療期間,曾鼓勵他多運動,並以王文祥在化療期間每天都跑5公里的例子為其打氣,蔡志庭因此進入了「馬拉松」之旅。

勇敢跑出無畏人生

經由前輩的經驗分享與鼓勵之下,蔡志庭加入「蘭潭跑跑部」社團,將原本屬於個人的運動變成了團體的運動,正式開啟他的馬拉松世界。

從一開始設定「半馬」目標,每日持續不間斷地前往體育場練跑,4個月練跑了將近8百公里。再次挑戰半馬時,蔡志庭最後只差短短3公里就能完成,帶著些許遺憾。

幾日後,意外接到一位跑友的留言:「蔡桑,我要感謝你,看了你上個月如此熱血的表現,激勵了我,原本我對跑步很容易半途而廢,總是找藉口放棄,卻看到你如此積極挑戰自己、超越自我,讓我有了繼續跑下去的動力,謝謝你!」

這一段話振奮了蔡志庭,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全馬」比賽,就像清瀨灰二《強風吹拂》說的一段話:「馬拉松不是比速度,而是比心裡放的東西!」跑步過程展現出的強大意志力,已經遠遠超越比賽本身的價值。

未來,蔡志庭不單單要為自己而跑,更要為著希望、夢想而跑,跑出勇敢無畏的人生!

——摘編自《隙縫裡的陽光:抗癌勇者的愛與信念》博思智庫出版◇

博思智庫出版社
博思智庫指一種寬廣智慧的生活態度,健康的身心靈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我們聚焦在「人」的內在與外在,即人文旅遊與生活健康兩大類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