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瞞心昧己 難逃天理

  (圖/志清)
(圖/志清)

文/靜遠
古人云:「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乃實在確語,凡做昧心事欲瞞人者,真是「掩耳盜鈴」,因為天理在制約一切,報應只在早晚。

為人處世切不可違背良心,須時時心存天理,才能得到天地神明的佑護。有人一提起因果之事便相信,從而自覺遵守道德,行善得福報;但也有人因不信因果而給自己造下無端罪業,導致惡報。古籍中記載這類事例很多,以警示世人莫種惡因,要多種善果,才能去禍遠災,趨吉避凶。以下舉個這方面的例子:

詭詐取地 觸怒雷霆

宋代時,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為推官,清廉明察,治獄平允,對百姓的是非曲直,剖斷明白,無一被冤者。但後來有一次,黃岩縣張、李兩姓爭一塊葬地,朱熹接到張、李爭地狀詞,各爭為己產,是張是李,一時難決。

細閱張姓呈詞,說祖上置產的簿上有一行寫得明白,地係某年某月所得,育界石一方,埋在地下。朱熹遂叫張、李二人吩咐道:「張姓簿上云,有界石埋在地下。今我差人同到地頭,掘開來看,如無界石,則地歸於李;倘有界石,則地歸於張。」

二人於是跟差人同到地頭,只見滿地青草,石之有無,卻難預料。當掘到三尺之外,果有界石一方,是張姓祖上所埋,上面刻的字鑿鑿有據,回覆了朱熹。朱熹以此為據,遂斷歸張姓,李姓不敢再爭。張姓奉了官斷,築起墳來,將他祖父骨埋葬了。自葬之後,家道一直興旺。

朱熹去任後,隔了十餘年,偶有事故,重遊於此,見一老人,問他道:「歷任官府哪個最好?」老人道:「只有前任朱老爺最好。」朱熹道:「審斷民事,可有冤枉的嗎?」老人道:「事事決斷平允。只有一件,張、李兩姓爭地之事,卻斷錯的。」朱熹道:「何以見得斷錯?」老人道:「張姓要奪李姓的地,預先將塊界石私自埋在地下,假造祖上置產簿一本,上寫某地有石為記。哪知朱老爺差人掘見有石頭就斷與了他,李姓有冤莫伸。自葬之後,果然家業日隆。看來欺心事只要瞞過了官,天也不跟他計較了。」

朱熹默然走至這塊地上,細細一看,果見山水環繞,是一塊好地,日後富貴,正可綿遠,心上想道:「若論地理,自然該發。只是天理上說不去。」遂叫家人取出隨身帶的筆硯,在墳牆上寫下十六個大字:「此地不發,是無地理;此地若發,是無天理!」

寫畢,擲而去。該夜風雨大作,一聲霹靂,把墳上打了一個大窟窿,棺木提出,撇在墳外,跌得粉碎。次日,遠近觀者紛紛而至,見牆上有此十六個字,都疑是雷公寫的,後來才得知是朱熹自悔斷錯此案,題在上面的。張姓陡遭雷擊,嚇得不敢復葬於此,家道也日漸消散。人們議論說:「到底天道難欺,神目如電。若非欺心占這塊地,何至葬後被擊於雷公之手?」這便如關聖帝君所言:「直心直受真福,巧計巧來禍殃。」這正是無福消受,天奪其算!皇天自然明鑑,千奇百怪的巧,生出機會來,了此公案,警醒世人凡事總憑心地為主,只有循天理,積德為善,才能後福無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