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美沙PK 分析:原油或低檔盤整

圖為2015年1月20日密蘇里州Dellwood一處加油站標示每加侖1.68美元,是2009年初以來最低水平。(Getty Images)
圖為2015年1月20日密蘇里州Dellwood一處加油站標示每加侖1.68美元,是2009年初以來最低水平。(Getty Images)

【記者黃捷瑄/綜合報導】油價自去年6月以來,已下跌逾50%,油價降低進一步壓低大宗商品的價格,對石油進口國而言,猶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節省了些許支出。究竟油價大跌的原因是什麼?這涉及的層面包括10多年來經濟起落、採油技術發展及商業策略權衡,最終大幅影響供需平衡。

油價是由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決定,自1990年末起,由於中國大陸經濟開始發展,推高石油的需求。2008至2010年,全球經濟復甦,國際油價從每桶約40美元一路攀升,至2011年突破100美元,並維持在90、100美元上下相當長的時間,直到2014年6月急轉直下。

美國頁岩油技術迅速成熟

油價上漲刺激石油公司尋求其他生產方式,始能滿足市場需求。2008年美國德州設置第一座頁岩油油井,這種「水力壓裂」(Hydraulic Fracking)技術在近幾年迅速成熟,且成本逐漸降低。

2008年在頁岩油井設置之前,美國原油日產量約470萬桶,至2014年底石油產量增至890萬桶。據研究機構IHS估計,截至2014年底,1年內開採成本就從每桶70美元降到56美元。

相較於全世界每天開採7,500萬桶石油,美國石油產量相當可觀,天然氣及石油總產量已超越沙烏地阿拉伯。2008年8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出口至美國的石油約有1.806億桶,但到2014年8月僅剩約9,290萬桶。

戰亂不影響利比亞石油出口

2014年6月,兩大事件改變了原油市場。一是美國政府批准出口美國原油,這是近40年來頭一遭;雖然被允許出口的油品有限,但市場認為這是打破長期原油出口禁令的指標,未來有可能出口原油。《華爾街日報》形容「這一消息攪動了原油市場,油價開始從夏季高點回落。」

另一事件,2014年7月1日,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同意開放兩大港口,經由地中海向歐洲出口石油,世界石油供給再度增加。兩大事件造成油價一路從去年6月的每桶115美元降至11月中的80美元。與此同時,亞洲方面(尤其是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及歐洲成長停滯,更致使需求進一步減少。

沙烏地阿拉伯拒絕減產

美國從1970年代起向奈及利亞購油 ,至2010年美國平均每日進口100萬桶。但隨著頁岩油的產量大增,2014年7月美國停止向奈及利亞購油後,奈國的石油轉輸出到印度、印尼。這對沙烏地阿拉伯的亞洲市場是一項威脅,於是沙國9月調降官方價格每桶1美元,不到1週,伊朗和科威特也跟進降價。

國際能源總署(IEA)2014年10月發布報告,再度將全年石油日需求量增長預期下調20萬桶,油價應聲下跌近4美元。

此時,市場關注占全球市場40%的OPEC是否以減產來防止油價進一步滑落。委內瑞拉與伊朗等國,因極度依賴石油利潤來維持社會福利或援外支出,故希望減產提高油價,但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卻不為所動。

OPEC曾於1980年代決定減產,但事實證明油價未受影響,其他國家繼續生產石油,搶走沙烏地阿拉伯的市場,反而「引火焚身」。因此,沙國石油部長努艾米(Ali al-Naimi)曾說,就算油價跌到20美元也不減產。

目前全球經濟除美國外,相對虛弱,加上美國產油能力大增,OPEC又拒絕減產,石油供過於求的趨勢似乎還會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