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漫遊小京都(上)】舊城巷弄 文青帶路品味慢活

兩位社會新鮮人邱嘉緣、張珮綺,成立了「好伴」共同工作空間,希望串連舊城各種有趣的人事物,熱血青年在社區掀起陣陣漣漪。(記者黃玉燕/攝影)
兩位社會新鮮人邱嘉緣、張珮綺,成立了「好伴」共同工作空間,希望串連舊城各種有趣的人事物,熱血青年在社區掀起陣陣漣漪。(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

台中有座舊城,舊城內有許多類似「洋房」的古蹟建築,這段斑駁的歷史,又逐漸從人們口中恢復些許色彩!但趕集的人潮聚得快,散得也快,「小京都」要怎麼玩?在背包客、藝術家、文青們流連探索下,漸漸有了清晰的樣貌。

網路上流傳著百年前日本人來規劃一座完善的「小京都」,裡面發生許多的人與事,如今巷弄內仍能驚見「巧匠」、「職人」堅守著崗位;市集內的百年老店持續為居民保留著記憶中的好味道;老樹在這裡扎根、看顧著人群來去、物換星移,異國風不知何時悄悄融入這個群體……;春天的綠芽探頭了,一棟棟荒廢多年的旅館、飯店,被重新拉皮整修、開張;青年創業、太陽花學子捲起衣袖,相偕為舊城注入活水,今天,她們也要帶路,來趟「舊城小旅行」,挖寶去囉!

水網密布的台中,溪流蜿蜒於整座城市,「好伴」沿著河岸推出「綠川市集」,邀社區內的老店參加。(記者黃玉燕/攝影)水網密布的台中,溪流蜿蜒於整座城市,「好伴」沿著河岸推出「綠川市集」,邀社區內的老店參加。(記者黃玉燕/攝影)

舊城獨特韻味 好伴返鄉注活水

「舊城」的魅力不僅屬騷人墨客,更是青年放手一搏的標的。兩位社會新鮮人邱嘉緣、張珮綺向社會企業募集到第一筆資金,成立了「好伴」共同工作空間,希望串連舊城各種有趣的人事物;「太陽花學子」薛雅文首次參與去年底的里長選舉,竟打敗在地多年的老里長,熱血青年在社區正掀起陣陣漣漪。

「想念台中的好天氣及舒緩的生活步調」,邱嘉緣決定返鄉為自己和這個世代做一些事。在綠川旁民族路上,以每月3萬元承租,前後花了2個月及上百萬元,將70年的老房子「白律師事務所」重新整修後,於2013年11月正式營運。

張珮綺表示,共同工作空間是一個人與人交流互動的空間,一樓是可租借的開放展覽場地,二樓是專屬工作區,供應網路郵件服務及放鬆空間,而一樓後方的「日光廚房」則是提供休憩或交流的人氣空間。此外,「好伴」也會不定時地推出活動,介紹中區文化歷史及建築景觀。

「好伴」共同工作空間,串連起舊城各種有趣的人事物,年前「台語春聯」在門口擺攤,創意紅包袋課程也吸引年輕人一起發想。(記者黃玉燕/攝影)「好伴」共同工作空間,串連起舊城各種有趣的人事物,年前「台語春聯」在門口擺攤,創意紅包袋課程也吸引年輕人一起發想。(記者黃玉燕/攝影)

邱嘉緣提到,中區是日治時期經過都市計畫成為適合居住的人文空間,雖因商圈轉移沒落,但透過老建築、舊橋梁、河川及大樹,形成獨特的生活環境,近年來,舊建築重新活化,吸引年輕人進駐開設金工坊、小書店及餐飲店,已形成另類「慢活」空間。

卡滋卡滋蜜豆冰 幸發亭回來了

從早期祖父輩陳溪推著蜜豆冰小推車,陸續改良加入西瓜、蘋果、香蕉三大天王,在70年代末逐漸打響招牌,火車站前第一廣場的「幸發亭」蜜豆冰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場所,曾創下一天萬人吃冰的空前紀錄。民國81年搬離中區,20年後輾轉回到發跡點第一廣場。

第三代的陳先生提到,招牌蜜豆冰以費心熬煮的大豆為主角,加上十幾種豐富配料,搭配顆粒較大的刀削冰,口感十足;而紅豆牛奶冰的主角,熟透卻不軟爛,口感綿密、香甜不黏膩。老闆透露,兩種熱門冰品隱約散發著香檳般的淡淡香氣,是自製的祕密武器「新鮮蒸餾香蕉水」,淋在冰品上,令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中區盛極一時的蜜豆冰,已悄悄搬回中區繼光街上,假日遊客如織。(記者黃玉燕/攝影)中區盛極一時的蜜豆冰,已悄悄搬回中區繼光街上,假日遊客如織。(記者黃玉燕/攝影)

草藥治百病 青草街住著都會隱士

原屬第一市場的青草街經過規劃,聚集成功路旁街廓裡。走進巷內,撲鼻的草藥香氣,店鋪架上各色草藥,門口也堆滿生鮮青草,牆上掛滿書寫端正的草藥配方。

在醫療不普及的時代,草藥發揮治百病的功能,到現在也會有人來抓草藥。到這裡,可以喝杯清涼消暑的青草茶,和老闆聊聊獨家偏方,若不趕時間,還會出現五行八卦、天文地理的話題,彷彿各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都會隱士。

第一廣場旁的青草街,到現在也會有人到這裡抓草藥。除了獨家偏方,老闆們話題天南地北,彷彿各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都會隱士。(記者黃玉燕/攝影)第一廣場旁的青草街,到現在也會有人到這裡抓草藥。除了獨家偏方,老闆們話題天南地北,彷彿各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都會隱士。(記者黃玉燕/攝影)

80年代簡餐始祖 老樹懷舊古典

華泰咖啡可說是台中咖啡簡餐店的始祖。1984年創店,以另類操作手法及創意獨到的眼光引領風潮,「喝咖啡 送餐盒」就從這裡開始,首度嘗試調製出曼巴咖啡,採用新鮮水果丁的精緻水果茶,直到舊市政府、議會搬遷之前,都還是官員聚會交流的場所。

另一頭,市府對面巷弄中,四層樓高的大樹下,紅磚、木材、鐵製配件,超級懷舊的老咖啡館,推開厚實大門,造型玻璃燈罩投射出炫麗光線,牆上壁架展示著歐式精品,木頭、鉚釘、皮製,坐在觸感很好的歐式古典座椅,放在金色杯架上的冰咖啡,十足懷舊;彩色玻璃窗透進窗外朦朧光影,咖啡店30多年的大樹,正看顧著來往舊城的客人。

市府對面巷弄平等路口,四層樓高的大樹下,紅磚、木材、鐵製配件,超級懷舊的老咖啡館,讓人彷彿走入時光隧道。(記者黃玉燕/攝影)市府對面巷弄平等路口,四層樓高的大樹下,紅磚、木材、鐵製配件,超級懷舊的老咖啡館,讓人彷彿走入時光隧道。(記者黃玉燕/攝影)

年輕藝術家進駐 金工手作精品

宮原眼科二館第四信用合作社斜對面,Chichic七柒的店匯集許多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心血。七柒介紹自己,「3位志趣相投、共同擁有當代金工背景的創作者,在2014年一起創立了這間店。我們試圖把生活經驗、觀點,透過雙手傳達感動的力量」,店裡也販售台灣其他優秀的金工、陶瓷、玻璃、纖維創作者的心血結晶。希望將手作精神推廣到日常生活,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工作室發揮社會企業精神,擺放來自第三世界手工製品,供參觀者選購。(記者黃玉燕/攝影)工作室發揮社會企業精神,擺放來自第三世界手工製品,供參觀者選購。(記者黃玉燕/攝影)

第二市場六角亭 輝映日據繁榮時期

中正路以西及第二市場,1917年日治時期屬日本人區域內的精緻建築,高級舶來品、珠寶店林立;中正路以東則是台灣人為主的市街;市場內歷經80年歲月的六角亭建築為舊市區的人文地標,市場規模主要是紅磚造的三條軸線,中央六角形塔樓則連接了三條軸線通道,作為精神象徵。大過年要買「上等烏魚子」、「進口高級水果」,到第二市場選貨,據說,「超有面子的!」

東南亞首座鋼筋混凝土橋 百年巡禮

橫跨綠川的中山綠橋,舊名「新盛橋」,是日治時期為慶祝台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所修築成的,為全東南亞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百年前細緻的鑄鐵花紋和鈴蘭花泥塑仍保留完整,拱型橋身仍乘載著車來人往。可惜日後不當修補和管線,遮蓋了原先美麗的橋體,已少有人停下腳步欣賞珍貴的文化歷史。

舊城商圈飄異國風 外籍朋友假日團聚

舊城在變,融入新文化,也是創新的契機與商機。離火車站不遠,第一廣場這幾年成了外籍朋友假日聚集的場所,應運而生的是周遭越南、泰國、印尼餐飲店林立,走在臨近的繼光商圈,彷彿進入另一國度。東南亞飲食文化在這幾年也漸漸被台灣接受,「好伴」介紹了幾家他們平日光顧的餐飲店,在網路上也能見到揪團的饕客。

店家門口疊放整齊、用粽葉包裹的方型粽,據店家說,「裡頭放了肉塊和黃豆」,好奇端起其中一顆,沉甸甸的估計有2斤重。姊姊嫁到台灣,弟妹也在這幾年跟著到台灣工作,趁著大過年放長假,一家人團聚在越南小吃前,點了一整桌家鄉味、解饞。◇

中區繼光商圈街上越南餐飲店前2斤重的方型大粽子,店家說,裡頭包裹著肉塊和黃豆。(記者黃玉燕/攝影)中區繼光商圈街上越南餐飲店前2斤重的方型大粽子,店家說,裡頭包裹著肉塊和黃豆。(記者黃玉燕/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