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強子對撞機重啟 暗物質研究升溫

2010年12月,美國太空總署公佈哈伯太空望遠鏡繪製的巨大星系群Abell 1689的暗物質分佈圖。(NASA)
2010年12月,美國太空總署公佈哈伯太空望遠鏡繪製的巨大星系群Abell 1689的暗物質分佈圖。(NASA)
【記者張秉開/綜合報導】涉及探討科學基本原理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升級,科學界對暗物質的探討也將升級。2月15日消息,瑞士日內瓦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於今年3月重新啟動,可能發現比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俗稱「上帝粒子」)還要令人激動的新粒子。

據BBC報導,大型強子對撞機將通過更大能量進行新粒子的探測,可能發現「超對稱粒子」——「超膠子」(Gluino)。超膠子,也稱膠微子,是一種理論推測的膠子超對稱粒子,超膠子是粒子與反粒子同時產生的成對粒子。

希望發現新粒子 意義重大

大型強子對撞機組織的發言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彼特•海內曼(Beate Heinemann)說:「有望今年夏末之前跨越一個進入新世界的門檻,就好比當初發現反物質一樣。」

報導說,科學家表示,大型強子對撞機無法直接看見超對稱粒子,只能觀測它的「衰變」。

海內曼教授還表示,如果能發現「超中性子」(Neutralino)之類的理論設想粒子,將比發現希格斯玻色子的意義還要重大。

而如果能發現超對稱粒子,將找到「暗物質」的粒子證據,有助於最終打開宇宙起源奧秘的大門。

對暗物質探測升級

科學認為,宇宙的95%組成成分是暗物質(占25%)和暗能量(占70%),而這些物質和能量是無法直接觀測的。

暗物質很有可能是一種(或幾種)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以外的新粒子所構成的。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一直是現代宇宙學和粒子物理學的重要課題。

據《華爾街日報》2月13日報導, 2008以來, 科學家在義大利的獨立研究項目 DAMA (Gran Sasso 實驗室)曾發佈銀河系中存在暗物質的證據,但是未得到其他科學家的確認。

2014年9月,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的研究小組認為,國際太空站的粒子探測器找到暗物質的粒子證據,但是粒子來源尚未確定。

2014年12月,又有科學家表示,星系的X射線中有表明暗物質存在的信號。

報導說,僅在一週前,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等科學家公佈銀河系中心證實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另據物理學網站Phys.org 在2月9日的消息中說,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 )、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大學、聖保羅ICTP南美研究所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科學家在銀河系星體自轉速度的對比觀測中,首次獲得證實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

研究發表於《自然》,其論文說:「暗物質的獨特存在方式一直是現代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的核心理念。而宇宙中的暗物質證據可以見於矮星、螺旋形星系、星團以及宇宙範圍的研究。」

而歐洲太空總署曾對暗物質研究發表評述說:「如果用手電筒照射一間完全黑暗的房間,我們只能看見被手電照亮的地方。但是,這不能說你周圍的房間是不存在。類似這種道理,我們知道暗物質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