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想要蓋房子嗎?從敷地開始

文/楊容甄
住膩了千篇一律的營建宅,台灣越來越多人喜歡買地蓋房子。自己的設計,自己的風格,建材也自己選擇,可以更符合一個環境或居住者的要求,住得更有品質、更健康。那麼,買地、蓋房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要避開地質敏感區

隨著天災、人禍的頻發,近年來購地多半都會注意到是不是在「地質敏感區」,建築師莊加政指出,易發生山崩、土石流、地震的地帶,都是地質敏感區,民眾可以透過「地質敏感區查詢系統」查詢。莊加政建議,最好是買地前就先查詢,以免買到地質敏感的地。當然,如果是在地質敏感區,在蓋房子時也可以採用一些補強措施進行改善。

如果不是位在地質敏感區,但卻是山坡地,則要避免蓋在順坡上,以免發生土石流,房子隨之倒塌的機率升高。

敷地計畫 營造環境

買了地,決定了要蓋房子後,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莊加政表示,最好能有「敷地計畫」。他說,現在的都市都太人工化了,道路面積或一些公共空間很多都是硬鋪面的設計,就會很熱。「好的外在環境,基本上要有水、有樹、有綠地。這樣的環境加上適當的生活機能,像是道路、商店、步道等,就會是令人憧憬的住宅。」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在設計建築物時,都會跟業主講:你的條件夠了嗎?就是要放置房子的這個環境營造出來了沒?」

要涵養一個適合蓋房子的地,莊加政建議:要先規劃房子、樹、綠地的位置,然後開始營造,可以種植有一定高度的苗木,營造一個有蟲鳴鳥叫的環境,通常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環境成熟了,才開始蓋房子。

莊加政不建議一開始就把地整平,甚至鋪上大量的水泥,「這樣做,夏天就好像把房子放在熱鍋上,這樣的環境怎麼會好!」

 「想要蓋房子,要先把未來想要的環境營造出來,蓋的過程中要尊重旁邊的生命,整個才會是一個好的、正面的循環。而不是住進去之後才等待環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