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政治

外企為何捨棄中國市場?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目前正面臨跨國企業急撤。有分析人士認為,外資撤離中國的趨勢可能只是剛剛開始。(Getty Images)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目前正面臨跨國企業急撤。有分析人士認為,外資撤離中國的趨勢可能只是剛剛開始。(Getty Images)
文/楊寧
近期,媒體不斷爆出知名外企如微軟、星辰、松下、日本大金、富士康、三星、蘇格蘭銀行等紛紛撤離中國,將工廠、分支機構或關閉、或遷往東南亞、或回流本國,這是繼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外企撤離後的又一波撤離潮。筆者綜合了一下,原因大致包括:

一是外企在中國商業環境大不如前。1980年代,希望大力提振經濟從而避免政治上垮台的中共政府出台了不少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政策,以吸引外商包括港資、台資等進入中國市場。到了90年代,世界500強幾乎都來華投資,分享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中國也由此逐漸成為「世界工廠」。

然而,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共政府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並在2010年12月1日,徹底終結了外企在稅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國民待遇」,此後,外企在中國遇到了更多的困難。根據日前貝恩諮詢聯合中國美國商會發佈的《2015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50%的外企認為自身沒有以前受歡迎,33%的外企認為政府審批難度更大了,20%的外企認為併購受政府干預太多,29%的外企認為投資環境惡化,65%的外企擔憂中國保護主義抬頭,而30%的外企2015年不再擴大投資。

外企遇到的這些問題無疑與中國並非市場為主導的國家有關,而一旦中共政治出現異動,外企將直接受到影響。在過去一年,中國刮起了一場「反壟斷風暴」,不少外企榜上有名。如全球最大手機晶片廠商之一的美國高通公司,被中共當局開出了60.88億元人民幣巨額罰單。剛剛宣佈裁員9千人的微軟,去年底也被指「逃稅」,須補繳8.4億元人民幣稅款等,而這些企業都與中共前黨魁江澤民集團有過幕後交易。

二是中國勞動力工資不斷上漲。近幾年來,中國的工資標準持續上調,2010年30省市的平均增幅達到23%,曾經賴以吸引外企的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正在喪失。

三是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上漲。目前,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各類保險達到了員工工資總收入的40%至50%,企業負擔嚴重,加之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利潤和投資回報減少。

四是受匯率和其他國家經濟疲軟影響。自2012年起,人民幣對大多數貨幣成升值狀態,歐元、日元走低,購買力差,中國以往的競爭優勢不再。外企在華能夠維持就已相當不錯,如果有3~5%的利潤是非常不容易。

五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擔憂。中共高層2年多的博弈導致的眾多高官落馬,不僅讓中國普通民眾和西方政府看得眼花繚亂,而且也讓外資投資者不明所以然,對於中國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讓他們難以產生足夠的信心。

毫無疑問,上述因素的疊加,加速了外企的逃離,而在國內企業增速緩慢下,沒有外資支撐的中國市場,前途一片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