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身體濕氣重?7穴位幫你輕鬆祛濕

如果發現自己總是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大便稀溏、或者舌苔白膩,這是體濕在作怪。中醫認為按摩幾個穴位可以有效祛濕。(Fotolia)
如果發現自己總是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大便稀溏、或者舌苔白膩,這是體濕在作怪。中醫認為按摩幾個穴位可以有效祛濕。(Fotolia)
【記者周慧心/綜合編譯】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如果發現自己總是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大便稀溏、或者舌苔白膩,這是體濕在作怪。中醫認為按摩幾個穴位可以有效祛濕 。
 

1、極泉穴

極泉穴(網絡圖片)極泉穴(網路圖片)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2、曲池穴

曲池穴(網絡圖片)曲池穴(網路圖片)

屈起肘部時出現橫紋的外側段為曲池穴,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也就是說血脈之氣從四肢彙集到這裡。對這個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調理氣血以及去除風濕的作用。
 

3、委中穴

 
委中穴(網絡圖片)委中穴(網路圖片)

委中穴在膝窩的中心點上。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4、陰陵泉

 
陰陵泉(網絡圖片)陰陵泉(網路圖片)

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其主要功能是排滲脾濕。它有運中焦、化濕滯的功效,適當按摩,可以利小便,讓體內的濕邪從小便而出,有利於脾的氣機運行恢復。
 

5、足三里 
足三里(網絡圖片)足三里(網路圖片)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三寸,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它是治療消化系統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說,它能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進食慾,經常按摩它有健身強體的作用。

6、承山穴

承山穴(網絡圖片)承山穴(網路圖片)
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足太陽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點按承山穴可以振奮人體陽氣,起到解除濕邪,振奮精神,緩解疲勞的作用。很多人點按承山穴時,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緣故。而在按揉該穴一段時間後,便會覺得身體微微發熱,這預示著陽氣生發,濕邪減少。
 

7、豐隆穴 

豐隆穴(網絡圖片)豐隆穴(網路圖片)
豐隆穴屬於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前外側,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面大約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經的絡穴,又聯絡脾經,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

以上穴位按摩的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餘四指自然放鬆,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揉動各2~3分鐘,手法宜輕柔、穩健、有滲透力,可以間隔5分鐘後再進行按摩,按摩時間總共以每穴5~10分鐘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