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高等教育失靈 過勞低薪成常態

台灣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及工作待遇卻不如以往。(AFP)
台灣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及工作待遇卻不如以往。(AFP)

【記者藍悅真/台北報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在台灣社會已經開始失靈,財富分配不均、畢業只有基本勞工薪資已成為職場常態,新一代年輕人失去競爭力、看不見未來。不公平不僅是年輕人的危機,也成了國家的重大危機。

研究數據顯示,分配不公的現象在2013年高達6.08~7.53倍,99%市井小民與1%富人的落差只會越來越大,全國房價所得比在2014年第3季高達了8.39倍,同期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更高達15.19倍。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通信研究員胡勝正表示,在全球化時代,分配不公平才是最主要的問題,不公平的代價也造成了經濟體系不穩定、沒效率、成長緩慢,導致民主體制岌岌可危。

分配不公平是最主要問題

教育、健保的因素成了長期發展的隱憂。胡勝正說,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所得平均分配上有很大的關鍵,最有感的數據就是低薪、高房價,現實的經濟問題讓年輕人無處可逃,而且台灣在2015年也進入勞動人口減少的高峰,2021年將進入全體人口減少時代。

胡勝正表示,分配惡化的真正原因是經濟轉型緩,造成貧富差距惡化,台灣也因為缺乏企業創新,企業端只想用壓縮成本取勝的營運模式,導致投資趨緩,就業機會、薪資都連帶受到壓縮。

台灣的優勢在哪?台灣在國際上屢屢獲得發明、設計的認證獎項,但是,政府沒有後續的協助發展,得獎人也都在資金籌備上遇到困難。胡勝正認為,新興產業才是台灣的利基市場,例如:醫療器材產業、雲端計算、大數據等,最重要的是要給年輕人一個創新的機會。

大學文憑氾濫 應發展新興產業

低薪的問題要歸咎於高等教育,大學文憑氾濫並沒有增加人才的競爭力。胡勝正說,只要8分就能上大學,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打工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但是,工讀卻是一個訓練紀律、讓孩子學習自律的地方。

在國外,讀書有不同目的,有的人因為興趣、喜好選擇就讀歷史、哲學等科系,許多公司也不會因為不是本科系就不錄用,有時還會因為學習人文科學的邏輯清晰、思想不同而錄用多方的人才。

在美國,每一所大學的各個系所都會公布該系畢業生的就業率、薪資狀況,學校會主動調查,讓學生了解該科系的出路,在資訊公開下進行調整與變動,而不像台灣是因為分數在哪就去該所學校、該科系,或是有某科系對未來工作發展較好的迷思。

胡勝正說,學校應肩負起學生的未來,不是只做好教學、顧好大學生的生活就好,而是要逼老師去對應企業,認清企業需要的人才,才不會造成產學之間的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