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亂彈戲藝師潘玉嬌 文化部授證人間國寶

文化部23日舉行「人間國寶」授證典禮,台中80歲的「亂彈戲」保存者潘玉嬌獲獎。(記者黃玉燕/攝影)
文化部23日舉行「人間國寶」授證典禮,台中80歲的「亂彈戲」保存者潘玉嬌獲獎。(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亂彈戲」從清代中葉傳入台灣,有200多年歷史,歷經在地化過程,出現在各種廟會、慶典,風靡一時,有「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俗諺,目前已瀕臨失傳。文化部23日舉行「人間國寶」授證典禮,「亂彈戲」保存者潘玉嬌為碩果僅存全能藝師,有「亂彈嬌」美名,兼具獨特性與代表性。

文化部授證「人間國寶」,表彰6名傳統藝術和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的國寶級人物。典禮邀請傳統藝術說唱保存者楊秀卿藝師及藝生,以傳統說唱唸歌仔絕活,彈唱介紹本屆6名新科人間國寶生平事蹟。

北管音樂保存者邱火榮以擁有「8支搖椅坐透透」演奏能力聞名,現場表演最擅長擊「鼓」伴奏;亂彈戲保存者潘玉嬌80高齡,即席演唱得獎感言,展現國寶級表演功力,獲滿堂彩。

剪紙大師李煥章則致力提升民俗工藝和推廣教學,今年3月病逝,享壽90歲,由家人代領,文化部長洪孟啟致詞時表示,「保存傳統文化,有如和時間賽跑」。

「亂彈戲」源自清朝中葉,清廷將崑曲稱為「雅部」,其他地方聲腔歸納為「花部」,統稱為「亂彈」。台灣亂彈戲可分福路(舊路)戲及西皮(新路)戲兩類,為台灣傳統地方戲曲重要劇種,早期有「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俗諺,因時代變遷,已瀕臨失傳。

亂彈戲戲班為早年農業社會農暇之組合式演出團體,潘玉嬌為台灣戰後第一代亂彈童伶,家學淵源極深,西皮、福路均通曉,兼擅生旦表演,仍保留劇目約160齣劇本與表演技藝,是亂彈戲前場表演碩果僅存的佼佼者。台中市102年2月公告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文化部103年9月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本月23日授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