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岸 港澳

陸企競爭不擇手段 學者:台企應全面升級

【記者方惠萱/台北報導】台灣的電子業走進18銅人陣,財金專家謝金河認為,中國政府首次將科技業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壯大,列為白紙黑字的國策,從「中國製造2025」與近期多項策略來看,對岸追求產業自主必然鎖定半導體,而且今年可能要建立中國供應鏈。

謝金河說,「20年前,紡織與製鞋業就面臨紅色供應鏈崛起。這麼多年下來,儒鴻與豐泰等有技術與資金實力的台廠,已經走出少林寺18銅人陣,找到在全球產業分工鏈的地位,而電子業現在才要走進18銅人陣,可能要持續好幾年。」

面對紅色勢力襲台,引起台灣電子業的恐慌,對此,台大資工副教授洪士灝表示,要突破當前困境,就是要「揪團闖銅人陣」,他指出,「最好是能聚集一個團隊,能夠加速將複雜系統的技術,從頭到尾(end-to-end)套用在高價值的應用上,做出能夠展示和行銷的產品。」

要深耕技術,洪士灝指出,技術創業不要只寄望大公司,他認為有很多高階的研發,不需要貴重的設備,尤其是以軟體為主的項目,因為電腦的價錢越來越低,而且還有雲端可租用,不需要很大的起始成本。「真正需要的,是合理的人才待遇。」

大公司框架多致計畫延遲

新創公司當然有許多困難,但是洪士灝認為大公司也有諸多問題,其中第一個就是大公司框架很多,往往造成計畫的延遲;而小新創公司只需把專用設備做出來,不必想太多。除此之外,大公司在執行這類新型、但非本業所必要的研發案時,缺乏足夠的誘因和支持;相對來說,新創公司很清楚市場和客戶在哪裡,公司方向明確。

洪士灝也認為,「大公司的人雖然都還頗優秀,但往往都有多項計畫在做,要先顧好其本業,因此跨部門合作的計畫,時程的掌握是個問題。」

要研發成功 掌握4關鍵

洪士灝分享道,一個研發團隊,如果有能力加速高價值的應用、進而產品化,則團隊的價值將大大提升。他分享研發成功的4個關鍵,分別是「研發能力」、「高價值應用」、「雛形與產品化」及「國際化」。

「團隊必須有能力分析應用的需求和修改複雜系統。」洪士灝表示,今天的異質系統的軟硬體,遠比10年前複雜,而且簡單的應用都已被做得差不多,能改變的幾乎都是枝微末節。「要充分展現能力,不能只看枝微末節,而是把格局放大,看更複雜、更有挑戰性的應用。」

在價值上,洪士灝說,「產品的價值是單價乘上數量,以往台灣的產業重視數量,大家只要覺得有得賺,單價低也無所謂。」不過這樣的工作技術門檻不是頂高,別人學一下也會,所以單價低了又低,或是數量被對岸搶走。「為什麼不看看高門檻的應用?雖然一開始需要花時間,還要設法尋找獨特的商機,但是進去了之後,不易被取代。」

而要證明技術的價值,要有手段和包裝。把一個夠完整的雛形做出來,才能在人前顯現技術的價值,洪士灝說,「這樣才能募到資金;把完整的產品做出來,價值才會真正顯現。簡單來說,不見得要創業,但最好有創業的思維。」

目標市場呢?洪士灝說,高價值的需求往往存在於國外市場,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往往在國外,如果只看國內,那自然會覺得處處碰壁。「我一直覺得出國看看是件好事,但人才不斷流失對國家來說也不是辦法,如何讓高技術人才能在國內生根發展,則是我更關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