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美味人生

樸實的好味道 60年粉圓冰透心涼

「大樹下阿欽伯粉圓冰」是嘉義新港鄉有名的排隊美食,客人絡繹不絕,到假日更是擠滿觀光客。(記者李擷瓔/攝影)
「大樹下阿欽伯粉圓冰」是嘉義新港鄉有名的排隊美食,客人絡繹不絕,到假日更是擠滿觀光客。(記者李擷瓔/攝影)

文/記者李擷瓔
熱烘烘的夏天,假日往鄉下避暑去,嘉義縣新港鄉是個好選擇;假日來到新港,通常滿街都是觀光客,若想吃冰解渴,很多人都會選福德路與新中路交叉口旁的「大樹下阿欽伯粉圓冰」,這家是有名的排隊美食,粉圓彈牙不結塊,糖水和粉圓都是純天然手工製作,吃得安心。

老闆嚴錦村娓娓道來發展史,60多年前其父嚴清欽,人稱阿欽伯,為了生活,從一支扁擔開始,挑著兩簍裝粉圓的竹簍沿街叫賣,一碗一角的粉圓,叫賣了30幾年,那時候是單純粉圓,結婚後有太太幫忙,才在粉圓上加上粉條、紅豆、綠豆。當時下午2時至3時固定在現在的位址賣,過去此地四周皆為田地,沒有蓋房子,這條路大約1丈寬,兩旁都種麻黃樹,麻黃樹很高,整條路一直到北港都有樹蔭,不會被太陽晒著。當時新港鄉民要去北港都是用走的。後來路拓寬了,其父嚴清欽為延續過去供人乘涼的樹蔭,便在此地種了現在所看到的「檛樹」,當時種這棵樹是想給客人停車遮陽用,沒想到這棵樹現在變成招牌。

「大樹下阿欽伯粉圓冰」店家旁邊的「檛樹」,當時種這棵樹是想給客人停車遮陽用,沒想到現在變成活招牌。(網路擷圖)「大樹下阿欽伯粉圓冰」店家旁邊的「檛樹」,當時種這棵樹是想給客人停車遮陽用,沒想到現在變成活招牌。(網路擷圖)

嚴錦村說,據植物學家講,這棵樹學名叫「黃槿」,台語叫「檛樹」,從前製作紅龜粿時,每一個紅龜粿都會墊一片檛樹葉子,這棵樹的樹齡近50歲。嚴錦村回想道,當時父親出門沿街叫賣去,很多客人吃不到粉圓,客人就建議他固定在這裡賣,於是開始慢慢在以一顆大樹所及的遮蔭處放桌椅給客人坐,一直到現在在樹下搭出一個棚子,有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場地享用粉圓冰品,喜劇泰斗澎恰恰等多位名演員都曾上門光顧。

純手工的粉圓  饕客排隊久等也甘願

老闆說,在搓揉地瓜粉的過程要力道保持一致,到一定時候自然就會出現一顆顆的粉圓,再經適當火候水煮即成。(網路擷圖)老闆說,在搓揉地瓜粉的過程要力道保持一致,到一定時候自然就會出現一顆顆的粉圓,再經適當火候水煮即成。(網路擷圖)

當地人表示,就算再挑剔的顧客,長途跋涉來到店裡,也心甘情願地排隊。身為「大樹腳阿欽伯粉圓冰」第二代掌舵人,嚴錦村謙虛表示,其實也沒有什麼特色,就是產品都沒有拿現成的,都是靠這雙手做的,清晨3時許就開始製作當天要用的粉圓,純手工,沒任何添加物,自己國中畢業就跟著父親學習,父親傳給他也有近50年了,原料是地瓜粉、黑糖及水,在搓揉地瓜粉的過程要力道保持一致,都是順時鐘方向,到一個時候自然就會出現一顆顆的粉圓,再用有孔的竹器篩過,太大或太小的再做二次處理。

他說,坊間有人用成本便宜一半的、廉價的樹薯粉當原料,製作出來的粉圓較大顆、顏色較深,口感偏硬;而以地瓜粉為原料手工製作的粉圓較小顆,顏色淺透亮,口感軟Q。

老闆每天清晨3時起床,用地瓜粉為原料手工製作的粉圓,外型較小顆,顏色淺透亮,口感軟Q。(網路擷圖)老闆每天清晨3時起床,用地瓜粉為原料手工製作的粉圓,外型較小顆,顏色淺透亮,口感軟Q。(網路擷圖)

前一陣子毒澱粉風暴,有一些不肖商人在製作粉圓時添加毒澱粉,加了順丁烯二酸,目的是為讓粉圓更軟Q。嚴錦村說,內行人都知道,添加任何添加劑,既危險又害人,真正以地瓜粉手工製作的粉圓才道地,軟Q、不黏牙,吃了安全。

賣了一甲子的「大樹下阿欽伯粉圓冰」,以實實在在的經營理念,歷經多次的食品風暴,如今一碗25元的粉圓,在新港國中前福德路的大樹下屹立不搖,大樹下總是涼風徐徐,再配上可口的粉圓冰,使顧客難忘這一種沁涼古樸的感受,由於手工製作新鮮美味,加上又充滿在地特色,至今已成為遊客來到新港必嘗的特色小吃之一。◇

員工都是僱用在地人,創造就業機會,也顯現了老店的「人情味」。(記者李擷瓔/攝影)員工都是僱用在地人,創造就業機會,也顯現了老店的「人情味」。(記者李擷瓔/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