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特色學校標竿校長林淑珍 打造梅花校園 筆耕文學天地

宋屋國小學生展示梅布燈籠。(宋屋國小提供)
宋屋國小學生展示梅布燈籠。(宋屋國小提供)

文/記者徐乃義
桃園市平鎮區宋屋國小校長林淑珍,不但帶領團隊以「遊藝宋屋庄 賦梅進學上河圖」獲得104年教育部營造空間美學發展特色學校計畫標竿,並在課餘從事筆耕,創作逾50萬字,其中以筆名「林茵」發表的作品超過300筆,逾25萬字,獲獎無數,104年還應邀在海外出版5本書。

她以「智慧不起煩惱,慈悲沒有敵人」自勵;以「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訴之於人」自期;並以「老師是一根蠟燭,主任是一盞燈籠,校長是一座燈塔」自許。

標竿校長林淑珍以筆名林茵發表作品超過300筆,逾25萬字,獲獎無數。(記者徐乃義/攝影)標竿校長林淑珍以筆名林茵發表作品超過300筆,逾25萬字,獲獎無數。(記者徐乃義/攝影)

透過不斷探索改變自己

林淑珍童年及少女時代在大肚山下度過,是一個不斷探索與學習的人,喜歡閱讀、想像、寫作、聽音樂,也喜歡說故事和聽故事。給人感覺熱情活潑的她,內心裡其實躲著一個害羞、敏感、內向的小女孩,許多看過她作品的讀者都可以感受到她的內心世界。

由於個性內向害羞,童話作品《小島阿依達》裡的小島,不啻為林淑珍的自身寫照;阿依達經歷的各種情緒,包括寂寞、開心、盼望、羨慕、想念、不安、擔憂、悲傷、滿足和感恩等,不斷地探索外在、改變自己,林淑珍認為該故事就好比自己的學習歷程。

她的兒童詩創作以寫景居多,充滿幻想,那是因為經常聽得到各種細微的聲響,看得到細微的天地變化,觀察、體會和想像,也是促成童詩的魔法;寫景之餘,抒情和童心也是「林茵」試圖耕耘的區域。

勇於嘗試 作品類型廣泛

「書寫是許多人心靈的出口。」林淑珍國中起嘗試寫作,初期寫散文,師專時代開始嘗試現代詩。她將散文、現代詩和短篇小說投在校刊,她回憶稱,當時為了增加上稿率,會用不同的筆名投稿,最多曾在同一期校刊上,刊登了4篇不同的文類。

20歲開始教書,那段時間曾經中斷寫作,一直到為人母才又重新提筆,寫的是兒童文學,從最擅長的詩歌類兒歌、兒童詩開始;30歲就讀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暑期進修部,之後才比較有系統的從事寫作。

勇於探索與學習,讓林淑珍觸角廣泛,創作文類包括兒歌、童詩、童話、散文、現代詩、少年小說、成人小說等,深獲許多學子喜愛。但由於近30年全心投入教育工作,書籍出版不多,且有許多作品放了一、二十年遲遲沒空整理,非常可惜。林淑珍說:「我會持續寫作下去。」

宋屋國小學生「玩梅」九宮格(宋屋國小提供)宋屋國小學生「玩梅」九宮格(宋屋國小提供)

宋屋獲評特色學校標竿

除了從事寫作,林淑珍在「本業」擔任國小校長上,也有突出表現,她投入推動宋屋國小營造空間美學發展特色學校計畫,分別以「愛戀宋屋庄 尋找樂學的感動」、「玩梅宋屋庄 梅飛色舞共學趣」獲教育部頒102、103年特色學校「特優」,並於104年以「遊藝宋屋庄 賦梅進學上河圖」榮獲特色學校「標竿」。

林淑珍說,「遊藝宋屋庄」是延續之前的「走讀宋屋庄」方案,並結合生態、人文、藝術,規劃成為「樹之生」、「梅之鄉」、「花之藝」三套課程,延續103年願景「打造梅花品牌學校」,加上「成就宋屋小梅子」,成為更具體、更深化、更追求效益的雙主軸願景──「打造梅花品牌學校 成就宋屋小梅子」。

她也在宋屋國小導入教育部戶外教育、美感教育理念,而以「戶外遊學」、「美感共學」、「在地特色」、「文化深耕」及「環境生態」作為方案理念。最後表述「成就宋屋小梅子」之內涵為「環保生態小梅子」、「人文關懷小梅子」、「藝術創意小梅子」,成為方案之目的,也造就宋屋國小成了梅花品牌學校的代名詞!

林淑珍以「遊藝宋屋庄 賦梅進學上河圖」榮獲104年教育部營造空間美學發展特色學校計畫標竿。(擷自宋屋國小網站)林淑珍以「遊藝宋屋庄 賦梅進學上河圖」榮獲104年教育部營造空間美學發展特色學校計畫標竿。(擷自宋屋國小網站)

命名與梅花品牌由來

林淑珍說,宋屋國小位在宋屋庄,早年附近大多居住姓宋的人家,校地也來自宋家人所捐贈,乾隆9年(西元1744年)宋家祖先富麟公等人從大陸廣東來到台灣開墾,就在這兒落腳,當時稱為「廣興庄」,光緒14年(西元1888年)才改稱「宋屋庄」。

她考察到宋家以梅花為家徽,因而提出「打造梅花品牌學校」的構想,希望成為學校的招牌,再造老校的風華。那為什麼宋家會以梅花為家徽呢?1,300年前宋家的祖先──唐玄宗宰相宋璟,當時他寫了一篇傳唱一時的〈梅花賦〉,他的子孫便把宋家祖堂稱作「賦梅第」,並以梅花為家徽。

發展學校特色、形塑閱讀校園、提倡數位學習、推動社團活動、重視基本品格,提供舞台,幫助生師親成功,在少子化的今天,宋屋國小因為建立最亮眼的梅花品牌學校而讓學生增加。

梅舞貼琉璃窗外。(宋屋國小提供)梅舞貼琉璃窗外。(宋屋國小提供)

期待不同的學習經驗

其實,「校長」並不是林淑珍的人生規劃,她擔任老師時,她的丈夫、在另一所國小擔任校長的陳新平,鼓勵林淑珍接行政人員,後來考上主任,又考上校長。

林淑珍說,期待印刻不一樣的學習經驗,邀約不相同的生命饗宴,讓朵朵梅蕊因為特色學校的緣會,在時空中重綻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