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月球像一個大鐘 50年前觀測數據仍無定論

阿波羅11號太空人在月球上放置測量月震的儀器。(圖片來源:NASA)
阿波羅11號太空人在月球上放置測量月震的儀器。(圖片來源:NASA)
【記者張秉開/綜合報導】科學家近日分析50年前阿波羅登月計畫的研究數據,發現210個以前未知的月震現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德國哥本哈根的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ar System Research)使用新分析方法,在1972~1977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收集的月震數據中獲得更多發現。

月震非常複雜 超出預料

負責分析月震數據的奈普麥爾-恩杜朗博士(Dr. Brigitte Knapmeyer-Endrun)表示,採用一種類似語音識別系統的新演算法,從其中的少部分數據鑑別出至少一半是以前的未分類月震數據,共有210個目前未被列入月震事件。

奈普麥爾-恩杜朗博士在研究報告中寫道:「該算法可以檢測罕見事件,並標記以前未確定的新類型月震。」奈普麥爾-恩杜朗博士等人利用新演算法識別出深部、淺部、撞擊等月球上的震動,判斷月震在明確記錄的地外星體事件中是一種月球獨有的現象。

《每日郵報》報導說,還有一些科學家表示,如果更詳細的分析阿波羅地震數據,還會有發現更多種類的月震現象。

1969年,阿波羅11號是人類第一艘降落在月球上的太空船,不僅把美國國旗插到神秘的月球表面,而且在月球上放置了月震監測設備。

阿波羅號太空人完成歷史性的首次登陸月球後,於1972年進行了四次在月球表面放置月震儀觀測站的任務。該月震儀利用無線電把月震數據送回地球,直到1977年停止工作。

50年前數據至今未得出完美結論

此後,科學家分析幾年收集的數據,鑑別出約13,000個獨立震動,有些震動達到芮氏規模5.5,足以造成建築物的輕微損壞。

美國航太總署(NASA)將月震被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在地下約700公里發生的深層震動,認為是潮汐引起的,與月球繞地球運行有關。第二種是隕石在月球表面撞毀時所發生的振動。第三種是熱量造成的。科學家認為,月球有2週的黑夜(深度冷凍時間),之後當月表被清晨陽光照射後會導致寒冷的月殼在很短時間內變得溫暖而膨脹,由此產生震動。第四種類型是地下20~30公里發生的淺層月震。

科學家認為,前三種月震屬於輕度,但無法解釋第四類月震。因為這種震動相當於芮氏5.5的地震規模,無法推測其來源。

月球像一個大鐘 似乎是空心的星球

月震很神秘,和只能持續半分鐘的地震相比,淺層月震可以持續10分鐘以上。美國航太總署研究月震項目的科學家尼爾(Clive R. Neal)說:「月球像一個大鐘在鳴叫。」

人們根據月球密度為水的3.34倍、為地球(為水的5.5倍)的一半,推測月球為空心星球。而且,月球的隕石坑深度一直是謎團。

月球似乎極其堅硬,其表面幾乎沒有超過5公里深度的隕石坑。如直徑265公里的加格林隕石坑(Gagrin Crater)只有4.8公里深,按一般隕石坑的直徑和深度成正比理論計算,其深度應最少應該有800公里,但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

尼爾根據月球是一個乾燥、寒冷、堅硬、富含金屬(如鐵)的特徵,將月震形容為太空中的音叉。

(NASA:阿波羅登月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