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難民悲歌】

俄羅斯介入 敘利亞恐無寧日

俄羅斯9月30日空襲荷姆斯,造成27平民死亡。圖為空襲後被炸毀的建築物。(AFP)
俄羅斯9月30日空襲荷姆斯,造成27平民死亡。圖為空襲後被炸毀的建築物。(AFP)

文/記者黃捷瑄
俄羅斯於9月30日以反恐為名在敘利亞開始空襲行動,其實質目的在支援阿塞德政權。俄羅斯的介入使內戰進入新階段,其結果將是西方最不樂見的——伊斯蘭國(IS)獲得更多支持,內戰結束遙遙無期。

2011年,拒絕下台的敘利亞獨裁者阿塞德將飛機、大炮、化學武器對向反對他的民眾,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5年2月,內戰已造成21萬人死亡,其中近半數是平民,實際死亡人數可能超過這個數字。內戰使極端組織IS有了可乘之機,至少400萬敘利亞人流離失所,避居鄰近的土耳其、約旦等地。現在歐洲經歷的難民潮,只是敘利亞無家可歸民眾的一小部分。

普亭災難性計畫

英國《每日電訊報》首席駐外記者暨外交編輯大衛.布萊爾(David Blair)10月1日發表〈普亭的災難性計畫將使(敘利亞)戰爭終結遙遙無期〉一文。他警告,如果敘利亞的遜尼派被迫在IS及殺人不眨眼的阿塞德統治下抉擇,他們很可能會加入伊斯蘭極端組織。因此俄羅斯總統普亭的公開介入,將使戰爭沒有結束的一天。

布萊爾分析,2000年普亭上台後不久便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當時車臣領導人也像阿塞德一樣鎮壓反對者。6週的空襲及炮擊之後,據非官方數據,2萬5千人至5萬人死亡或失蹤,且多數是車臣平民,車臣首府格羅茲尼(Grozny)淪為廢墟,普亭卻宣稱讓「和平重回這片荒地」。昨天的車臣便是今日的敘利亞,西方應該引以為鑑。

布萊爾引述國防顧問機構IHS詹氏防衛的研究,2014年阿塞德政府共發動982次行動,其中只有6%以ISIL(英、美國家對IS的官方稱呼)為目標。這一年也是IS大面積占領敘利亞東部,控制極具價值的油田,及其大本營拉卡(al-Raqqa)的時間。

阿塞德將94%的行動用在打擊其他反抗運動上。在IS挺進時,他們通常不是從敘利亞政府軍手上奪取土地,而是從與阿塞德對立的反抗軍手上。阿塞德在IS的路徑上使用桶爆彈(barrel bomb,一種從直升機空投的炸彈,難以瞄準,但殺傷力大,因此造成眾多平民傷亡)、氯毒氣及空襲打擊反抗軍,阿塞德實際上在協助恐怖組織壯大。

反恐需考慮宗派衝突

布萊爾進一步分析,在敘利亞反恐必須同時考量伊斯蘭宗派衝突。IS屬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阿塞德則是受到外國勢力支持的阿拉維派(什葉派的一支)獨裁者。

敘利亞反抗軍多數是遜尼派,因此「任何在敘利亞打擊恐怖主義的中心目標,都必須區分ISIL與敘利亞的遜尼派多數」。如果遜尼派被迫在IS與阿塞德的統治中擇一,許多人可能會選擇IS。

布萊爾直言:「沒有比幫助阿塞德奪回敘利亞更能幫助ISIL得到廣大支持的方式了!」支援阿塞德政府相當於協助IS實現其瘋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