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萬象

中國農村令人觸目驚心的現狀

近日,作者王君柏利用今年暑期在湖南鄉村實地調研的一份觀察札記網路熱傳。作者筆下展現了凋敝的中國農村現狀。(Getty Images)(記者/攝影)
近日,作者王君柏利用今年暑期在湖南鄉村實地調研的一份觀察札記網路熱傳。作者筆下展現了凋敝的中國農村現狀。(Getty Images)(記者/攝影)
【大紀元訊】編者按:近日,作者王君柏利用今年暑期在湖南鄉村實地調研的一份觀察札記網路熱傳。作者筆下展現了凋敝的中國農村現狀。一個村原有132人,現在只剩下54人,基本是老者幼者;土地荒蕪很少耕種;老一輩辛苦一輩子,老無所依;第一代打工者、新一代打工者難以在城市生存下去;農村傳統的民風習俗不再;兩性關係混亂,婚姻難保;環境污染嚴重等等。下面是作者筆下展現凋敝中國農村的一角。

村裡132人變成54人

該村莊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自然村落,曾經人口繁盛,百業興旺,老有所養,幼有所樂,雖然物質生活還很艱苦,但大家都滿懷希望,但現在村裡處處顯出暮氣沉沉。

1985年左右,村裡一共有132人,老中青搭配合理,青年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一半。但目前長期居住在村子裡的只有54人,而且基本以老幼為主。村裡成年人的平均年齡超過60歲,基本都是老人。另外的72人,絕大部分都到廣東、上海、天津等地打工。其餘的,有在附近鎮上做生意的,有在外地安家的,有通過高考出去在城裡安家的。

老幼相守的村子,人們談不上還有甚麼希望,老一輩無可奈何生活在故土,幼輩的到十五六歲也就走了。

土地荒蕪少有人種

村裡的耕種方式,這些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是水田當旱地種。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積不到十分之一,逐步都改為種玉米,村民水稻不夠吃就到鎮上買。

二是旱地的種植方式已經全靠除草劑和農藥。這樣連續多年種植,田地退化,土質板結,莊稼產量大減。

三是種茶葉或者油茶。村裡人連簡單的方法種旱地也已經力不從心了,就採取一種更省力的方法,種上茶葉或油茶,只是表示這田地還有主人。

四是田地周圍的樹木開始吞噬農田。樹木肆意生長,農田莊稼光照不足,林中各種大小動物與人爭奪糧食。

文章稱,目前,農田還有老一輩村民苦苦支撐,往後年輕人不會種地,村莊的衰落將不可避免。

日漸凋零的老一輩老無所依


村裡六七十歲的老人,只要有最後一點力氣都堅持勞作。子女輩將孫輩留在家裏,爺爺奶奶輩再次充當父母輩帶兩三歲的小孩。孩子上幼兒園,老人來回七八里山路,每天跑兩次。待到孩子到鎮上上學,奶奶們又合租一個小房子陪讀。並且孩子一送進學校,老人馬上去找各種副業來做賺幾個錢。

老人大多都是勞動到最後撒手歸去,少有長期臥床的,更有少數老人,因為沒有子女照顧等自我了斷。他們在此勞碌了一輩子,最終發現後繼無人,甚至有的老人墳頭也難得有人來燒一柱香。

兩代打工者難以在城市生存下去


村裡一位46歲的男子說,今年過完年本不想出去打工了,但在家難找到錢,又去了深圳,但只能找到又苦又累、工資少的活幹,又回了家,不想再出去了。

文章稱,其實,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終結局,年輕時把精力與聰明才智奉獻給了城市,但最終難以在城市停留,大部分還得回到生養他的這片土地上來。

這一輩回歸鄉村或許又帶著他們的孫輩,繼續艱苦討生活。從當前的趨勢來看,他們老了也得不到子女的照顧。

村裡九十年代及其後出生的年輕人,大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大,學業多荒疏。有的輟學了事,或到處混,或到城市打工。

但第二代打工者已經難有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品質。而他們的教育與閱歷,決定了他們並不能輕鬆賺到錢,又鐵定了心不願再回到鄉下種地。有的耗盡父母甚至爺爺輩的積蓄,在鎮上或縣城買一套小房子,但沒有經濟來源,將來何以為生?

第二代打工者是徘徊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不穩定群體,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不了鄉村。有的成了混混,有的輾轉開店而終無所成,有的甚至採取欺詐哄騙的方式騙錢。

農村傳統的民風習俗不再

文章稱,在傳統鄉村社會,雖然物質不夠豐富,但社會有序,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絕大多數時候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在此平衡中,良風美俗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使鄉村的生活井然有序,也使人們的生活有意義。但當前的農村,過去的良風美俗若不是還有一些古樸的老人支撐,可能已經蕩滌乾淨了。

孝道堪憂。村裡一老太太談及子女們的孝順,潸然淚下。她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種地、餵豬,掙萬多塊錢,但女兒、兒子總是向她要錢,她無法滿足他們錢的要求,因此總是吵。現在的年輕人基本談不上盡孝道,老年人哪怕八十多歲了都是自食其力。

更有甚者,農村有兒女新蓋的房子不願意讓老人一起住,認為老人不乾淨。只在屋旁另築小平房給父母棲身,老人偶爾到正房走走,媳婦會大罵,甚至拳腳相向,理由只是老人在房裡踩了腳印。老人死了,在棺材前後,子女並無戚容。

兩性關係混亂。過去的鄉土社會,男女有別,夫妻之間相敬如賓。但現在農村,中青年男女關係很混亂。留守的一部分人,雖然鄉村人言之畏,但兩兩湊對的不在少數。在外打工的一部分人,兩性關係更隨便。農村還有十六七歲女孩就私奔、墮胎的,而男人則是不同的男人。

婚姻不牢。當前社會金錢至上,夫妻間感情少了。村裡好幾個小孩還不足一歲時,媽媽就因為不能忍受貧困而出走。孩子們在外打工的爸爸,又不斷認識外地的女孩,現在,已經給他們換了幾屆媽媽。

商業化、貨幣化滲透每個角落。過去農村換工互助,現在直接支付工資,按天收費,一點不含糊;過去走親訪友,帶點禮品,現在一律給鈔票,親朋聚會反成一種負擔。現在辦喪事,職業抬柩人員給錢才辦事,買賣而已。農村當一切都貨幣化了,也就失去了往昔的人情與社區認同。

環境污染嚴重傳統手藝消失

文章稱,在村裡,人們嚐遍了現代化的很多苦果。如垃圾處理難。大量的塑料產品、玻璃產品等的出現,導致以往自然循環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已經難以奏效。大量洗潔劑、洗衣粉水直接排入自然環境。

各種農藥瓶、酒瓶、飲料瓶,連同其它一些無法自然分解的東西,都扔到自然環境中去。隨著養殖業的擴大和規模化,大量的動物排泄物未經處理,直接排向自然,嚴重影響周邊地區的水源。

傳統手藝消失。農村過去積累了很多的技藝,但現在這些都不存在或瀕臨消失。過去精巧的竹篾器具,古樸實用的石磨,不用任何鐵釘膠水的桌椅,別緻的蓑衣、斗笠等等,都漸漸被縣城周圍的所謂農莊蒐集去,展覽給食客們看。取而代之的一律都是粗糙的、無法自然化解的鐵質、塑料製品。農村最基層的傳統文化正在自我毀滅。

農村行政村委基本無行政可言,其作用僅體現在村民間有糾紛時,可能會找村委的人來評個理。村委還利用手中的權力與民爭利。

文章說,鄉村的衰敗是一個趨勢,並且越來越嚴重。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如果任鄉村衰敗下去,將來後果會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