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神韻專題

專訪:神韻交響樂團指揮米蘭‧納切夫(上)

2014年10月21日晚,神韻交響樂團2014年北美七城巡演蒞臨中部第一大城市芝加哥。(記者愛德華/攝影)
2014年10月21日晚,神韻交響樂團2014年北美七城巡演蒞臨中部第一大城市芝加哥。(記者愛德華/攝影)

文/記者柳笛
出生於保加利亞、畢業於俄羅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音樂大師的米蘭‧納切夫先生將在神韻2015年交響樂演出中擔任指揮。當被問及他最喜歡哪一首曲目時,他感觸很深地說:「每一次我正在指揮的那首曲子,都是我最愛的作品。」

師從名家的不凡經歷

納切夫先生與音樂有著與生俱來的深厚緣分,童年時期的第一次接觸音樂,改變了他人生的命運。

「我清楚記得,那時我五歲,祖母第一次帶我去上鋼琴課,就是那第一次與音樂的接觸改變了我人生的命運。我非常喜歡我的鋼琴老師,她的鼓勵使我充滿自信。一年後我首次登台參加一場全國性比賽,並得了獎。同年,我舉辦了自己的首次演出,觀眾們是我的家人與朋友。這次家庭式的演出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逐漸愛上音樂的同時,納切夫先生發現了自己的指揮天賦,在數年的勤學苦練後,他考入了著名的音樂學府,在那裡,幾位名師的指導使他獲益良多。

「幾年之後,大約在我九歲時,我在家中自己指揮起布拉姆斯的《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我陶醉其中,極為喜悅。我沒有看過樂譜,只憑著自己的記憶去指揮。我感到音樂與手勢之間似乎有著實質的聯繫,這種感覺激起了我心中前所未有的熱情。」

「我開始在音樂學校裡學習鋼琴和合唱指揮。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遇到了最好的老師,他們並不只是我的音樂老師,還是我今後作為一名音樂人以及一個人的典範。他們其中的一位是瓦西爾‧阿爾瑙多夫教授,他大概是保加利亞最著名的合唱團指揮家之一,是他的舉薦和幫助使我最終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

「在聖彼得堡學院我遇見了另一名非常傑出的老師——伊利亞‧穆辛教授,這名教授培育出很多人才,像尤利·泰米卡諾夫(俄羅斯指揮。自1988年起,是聖彼得堡愛樂樂團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瓦列里‧格吉耶夫(俄羅斯指揮家。從1988年始,任馬林斯基劇院指導)都是他的學生。他不僅教會我們如何通過手勢來與樂團溝通,他還教會我們如何發展出自己的風格,如何從理論上及實踐上真正掌握音樂指揮這一門藝術。每天,他教導我們怎樣與樂團交流,怎樣排練,怎樣在有限時間內提高樂團的音樂素養,怎樣讓樂團成員各展所長。我對他常常懷有這樣的感恩:『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追尋音樂的協和境界

隨著納切夫先生不斷精進的音樂造詣,他對指揮這一門藝術有了嶄新的體會,他認為,做一名優秀的指揮,不但要熟悉音樂,更要了解人心。一名指揮最大的成功,是將不同的人融合在一起,這些人可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學習經歷。而他的目標,是要幫助這些人凝聚在一起,發揮出音樂最大的力量。如今,他正滿懷喜悅地接受著這項挑戰。

「首先,在理論上和實踐上你已充分準備好了,此外,你要熟悉音樂的歷史和知識,還有各種樂器的性能。然後,最重要的一點,你必須是個心理學家。我們的工作不是與樂器合作,而是人,演奏樂器的人。當你充分理解到這一點,你的指揮風格會改變。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讓整個樂團的人理解你,從他們眼中,你能看到,他們受到了鼓舞,他們想要去做到最好。這是一個指揮能夠獲得的最大成就。在與神韻藝術團的成員們合作時,我能感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默契,在我們身邊的空氣中,我都能感受到。」

「特別是我們都是有著相同精神信仰的法輪大法修煉人。我們一起生活、學習、提高,我們一起打坐時感覺到被一種正的能量場包圍。無疑這種正的能量在我們演出時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有這樣一種說法:『語言無法形容時,音樂卻能表達。』若將神韻交響樂團與其他樂團相比,我要說的是,在神韻,我們不只是演奏音符和曲調,我們表達音樂更高深的意境,不止是表達情感——其他樂團通常只注重表達情感,而我們要超越那一境界——表達更深的內涵。這就像我們傳遞給觀眾的音樂中,還加上了神祕、神聖的訊息。他們不一定能分辨出這些訊息,但是演出的效果和觀眾的共鳴是明顯的。」

「很多觀眾看了演出後都說,他們莫名地流淚,或者有一種被提升的感覺,卻不知是怎麼做到的。我要說這一切應該歸功於我們的內修,以及修煉提高後所得到的那種超越表面世界、傳達更高深內涵的能力。」(下週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