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解台灣困局 台經院倡人本經濟

去年10月4日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揭曉成績,台灣代表團共獲得34 金、22銀、7銅,排名世界第2。台灣實不缺人才和創新。(中華創新發明學會)
去年10月4日烏克蘭國際發明展揭曉成績,台灣代表團共獲得34 金、22銀、7銅,排名世界第2。台灣實不缺人才和創新。(中華創新發明學會)

文/記者吳旻洲
台灣當前的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包括產業外移、過度投資中國、人才流失、技術流失、經濟成長停滯、經濟政策失焦、中央財政稅收減少。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仁山分析,台灣經濟之所以低落20年,其實與這一連串的問題及錯誤的產業政策環環相扣。

高仁山先從「中國化造成要素均等化危機」的外部問題談起,過去因為中國工資、土地便宜,所以造成台灣產業大量西進,由於資金、人員、技術等密集整合,所以導致台灣的工資持續下降,但台商在中國成功賺大錢的,卻又對台灣經濟沒有任何幫助,等到中國生產要素提高後,台商又會移動到越南、印尼,所以政府宣稱鮭魚返鄉「都是唬爛的」,大多回來台商都是炒房地產,說「鯊魚返鄉還差不多」。

其次則是「產業結構與所得失衡」的內部問題,高仁山解釋,台灣二三級產業都集中在北部,政府政策長期重北輕南,且人口又過度集中在都市,造成經濟發展不均衡、所得分配不均衡。

而近20年來台灣的製造業一直依賴代工思維,卻無法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所以才會賣得越多、賺得越少。且因為政府的重工輕農政策,導致台灣糧食出現危機,但其實農業的附加價值並不低,以日本和牛為例,光吃一口折合台幣就要近300元,所以台灣政府應該思考為台牛加值。

至於台灣青年及人才為何嚴重外流?高仁山表示,政府沒有替青年打造鼓勵創業的環境,讓青年找不到舞台發揮,而政府的產業、經濟制度設計,又幾乎都偏向財團,更重要是因為待遇太差,「不提高薪資的話,年輕人為什麼要留在台灣?」

高仁山強調,台灣近10年最大的問題在於「經濟發展的思維邏輯沒有升級」,主政者還是以30年前工業發展時代的思維和成功經驗,來思維及規劃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這完全是錯的」,他建議政務官也應該汰舊換新,「不走自己的路、不改變,就會被淘汰。」

至於要如何改變?高仁山表示,其實台灣不缺錢、不缺技術、不缺人才,缺的是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擺脫過去工業發展時代以累積資本和資源開發的想法,改成「培育人才、知識、營造有利環境」。

「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政府的主要功能就是當促進者,而非什麼都管」,高仁山解釋,因為台灣擁有的優勢就是大量的中小企業,而大家又都不想被別人管,也很喜歡自己的創意,所以政府應該發揮智慧,思考如何把中小企業的力量聚集起來,「他們要做什麼政府就往那邊發展。」

不過談「產業」轉型與「經濟」轉型,「我們過去都忽略教育」,高仁山說,台灣的教育應該改成鼓勵的方式,而非批評錯誤,因為如果要更有創意,就必須不斷從經驗中學習,如果怕犯錯要如何學習?如何跳脫傳統思維模式與別人競爭?而且應該讓社會資源儘量投資在年輕人、根植創新文化,而不是拿去炒股炒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