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給總統的一封信】教育改革從照顧好中小學生開始

(photos.com)
(photos.com)

文/李彥儀(大學助理教授、台灣教育哲學學會會員)
Dear 小英總統:

作為一位第一線教育工作與教育研究者,在經歷過九年一貫、十二年國民教育等貌似台灣教育轉折點的教育改革,與各種大大小小的教育政策的推動後發現,教育主管單位的各項美意,與教育實際場域仍舊存在相當大的落差,且諸多教育現場的問題,仍停留在改革之前甚或更加惡化之後,對於即將上任的新政府,不免又對於作為國之大本的教育的未來懷抱期待。淺見以為,改變我們的教育現況及教育成效,或可從真正照顧好國民中小學階段的每一位學生開始,因為這是他們人格養成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或可從兩個方向進行,且這兩個方向在教育經費的投入運用上,又可以是相輔相成的。

1.提高學校師生比

照顧好國民中小學階段的每一位學生,一方面可以從提高這個階段的學校的師生比著手進行。提高師生比一則可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關注,學校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更多的關注,而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與社交活動,從而可降低家庭職能失調的學生遭遇不幸(諸如家暴、性侵等)的機率。從長遠來看,透過對學生更多的關愛照顧並陪伴、輔導學生養成健全人格,從而或能減少未來發生各類社會問題的機率。提高師生比,另一方面或有助於解決少子化對教育現場所帶來的衝擊。比如近來成為嚴重問題且未來恐怕會更為惡化的教師超額現象,或可因為師生比的提高,或多或少減緩。當然,這也有賴政府在教育經費預算之內提高教師人事的經費。

2.翻轉教育的推動

照顧好國民中小學階段的每一位學生,另一方面可從翻轉教育政策與相關計畫的制定及推動方向開始。不只是教育主管單位單方面順著「所謂的」教育趨勢潮,一條鞭式地向下要求各級學校配合推動教育政策,並以不配合就懲處的方式來脅迫各學校辦理執行上級所交付的任務。而是教育主管單位也能用更多的心思與時間,真正實地了解教育現場的差異與需求,而後再針對這些差異與需求,擬定相應的方針與政策。比如城鄉之間的各領域各科目的教師員額結構便不宜以同一套標準來處理,反而在偏鄉地區應當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的各方面條件,酌情彈性處理。而若未來真能因著教育實際場域的需求制訂教育方針與政策並推動,相信可以減少諸多不相應於教育現場需求的教育經費與資源之浪費、虛耗。

也許透過教育對於談論或建構理想的台灣公民圖像還太過遙遠,這畢竟牽扯太多複雜的問題。但至少我們能從照顧好國民中小學階段的每一位學生開始,為台灣社會的未來發展重新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