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萬巒漫遊輕旅 五溝聚落幽境之美

五溝水聚落的「劉氏宗祠」,為進入聚落首見的當地重要地標。(記者楊秋蓮/攝影)
五溝水聚落的「劉氏宗祠」,為進入聚落首見的當地重要地標。(記者楊秋蓮/攝影)

文/記者楊秋蓮
炎夏之際不妨放下繁雜瑣碎之事,來趟農村漫遊輕旅,感受客家聚落獨樹一格的純樸風情。屏東萬巒鄉以豬腳聞名全台,但是卻鮮少人知,在萬巒鄉隱藏著一個具有療癒性的客家聚落--「五溝水」,它不是明星社區,更非亮點聚落,亦沒有繁華的妝點。不過,它可是全國客庄中,人文、生態保存最完善之一。

由於五溝聚落風貌特殊,建築空間保存良好,素有六堆客庄「最後的香格里拉」之稱,因此屏東縣政府於2008年公告登錄為全台客家歷史建物聚落之首。聚落中,透澈的河流、樸實敦厚的居民及百年歷史的「伙房(三合院)」隨處可見。參差錯落、古意盎然的客家古厝,結合歷史文化與自然地景之地,正是「五溝水」聚落形成的核心。

除了具有百年的特色「伙房」外,還有巴洛克建築及引人遐思的洋樓,在夕陽餘暉的照映下,一塊塊斑駁的紅瓦和泥磚散發著小城懷舊氛圍,經午後的西北雨洗滌,更突顯思古幽情之美。

一座鑲嵌著黃、綠、藍等顏色鏤空磁磚的門樓,門樓上寫著三個字「鐵漢樓」,後代劉氏子孫便以「鐵漢樓」為堂號。(五溝守護工作室提供)一座鑲嵌著黃、綠、藍等顏色鏤空磁磚的門樓,門樓上寫著三個字「鐵漢樓」,後代劉氏子孫便以「鐵漢樓」為堂號。(五溝守護工作室提供)
清澈透底五溝水農村水圳湧泉,源自於大武山的天然水脈。(記者楊秋蓮/攝影)清澈透底五溝水農村水圳湧泉,源自於大武山的天然水脈。(記者楊秋蓮/攝影)
清澈透底水圳湧泉可見台灣特有種的短吻紅斑吻蝦虎。(五溝守護工作室提供)清澈透底水圳湧泉可見台灣特有種的短吻紅斑吻蝦虎。(五溝守護工作室提供)

「劉氏宗祠」五溝聚落重要地標

據文獻記載,五溝水湧泉屬於農村水圳湧泉,源自於大武山的天然水脈。聚落位在屏東平原地下水泰武沖積扇之扇端湧泉帶,為清康熙年間,由廣東省嘉應州的客家移民所開墾而成的小村落。先民自西向東於河溝兩岸附近拓墾,並依土地墾拓順序,將當地命名為:頭溝水、二溝水、三溝水、四溝水至五溝水,而環繞四周豐沛的地下湧泉,正是蘊育此地優質農作及多元生態的重要結構。

「劉氏宗祠」則是進入聚落首見的重要地標,其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伙房。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的林品軒表示,「劉氏宗祠」是五溝聚落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宗祠,屬於三級古蹟。庄內有多戶百年歷史建築「伙房」,裡面仍有居民居住,除了客家宗祠必有的「紙燈籠」、「棟對」,從建築中可看出客家人對於後代子孫做人端正、品學兼優的期許。正廳堂號旁的門對「卯金啟瑞,乙火騰輝」,意寓一天晨光之開啟,希望後輩族人要有勤奮好學的向上精神。廳堂內高掛著白色紙燈籠,寫著「添丁進財」,有著傳宗接代的意涵,代表著一家的人丁興旺。

「劉氏宗祠」其右外橫屋建成當時最時髦的大正樣式洋樓。(記者楊秋蓮/攝影)「劉氏宗祠」其右外橫屋建成當時最時髦的大正樣式洋樓。(記者楊秋蓮/攝影)

五溝聚落具有三大特色:伙房、伯公廟、水圳,同時也是深具指標意義的客家傳統文化「攻砲城」的起源地。順著西盛路而行「伙房」建築特別多,而堂號是每一姓氏的淵源及代稱,客家人大都會在自家的正廳門口上方懸掛祖先的堂號。如鍾氏為「潁川堂」、劉氏為「彭城堂」等。

位於西盛路的一個轉角處,有一座鑲嵌著黃、綠、藍等顏色鏤空磁磚的門樓,門樓上寫著三個字「鐵漢樓」,其為宋朝劉氏祖先劉元城身為諫官,不畏權勢敢批評時政,遭受皇帝貶官至廣東省嘉應州(梅縣),北宋文豪蘇東坡為其撰詩,褒揚頂天立地的鐵漢,後代劉氏子孫便以「鐵漢樓」為堂號。

吸睛的巴洛克式學堂「觀海山房」

穿梭在百年歷史的老街中,隨處可見一幢幢紅瓦磚牆沿著老街挺立著的客家古厝,將客家人硬頸的精神展露無遺;最吸睛的莫過於這幢巴洛克式的洋樓「觀海山房」,在一片紅磚瓦屋的老街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觀海山房」是劉家在當地重要的文化重心。劉家一門三貢生年老辭官後,為回饋鄉里、重視地方教育,創辦了「觀海山房」漢學堂當作培育人才的處所。

「日治時期水泥這類建材,在當時是高級的物料,有錢人家才買得起,現在台灣所見日治時期的水泥跟洗石子等建材,大部分是日治時代富貴人家保留的建築。」林品軒說:「觀海山房」整棟的建築仿巴洛克的風格,而上面的圖騰都有其涵義,鏤空石牆上的竹與南瓜更是特別,「南瓜」代表多子多孫,「竹」則隱含知識分子的高風亮節等。

「觀海山房」仿巴洛克的風格建築,為劉氏創辦的漢學堂亦五溝水重要的文化重心。(記者楊秋蓮/攝影)「觀海山房」仿巴洛克的風格建築,為劉氏創辦的漢學堂亦五溝水重要的文化重心。(記者楊秋蓮/攝影)

五溝水是重要溼地 不是觀光勝地

「五溝粄條」手繪亮眼的牆面「讚」正在向我們招手,這裡是聚落的美食地標,林品軒特別介紹這面牆存在的意象,他說,讓廢棄的建築物重生並不是將新的東西帶入,而是將原有的物品加以保存利用;這面牆是與村民將廢棄的瓦片及磚頭再物盡其用,將磚砌成一片牆後,再利用瓦片在牆上黏貼成一隻魚狗(翠鳥)。

五溝聚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除了百年歷史文化外,純淨的自然生態更是當地的特色。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村水圳湧泉,豐富承載著多元的水生動植物種類,是一處極好的天然環境。「漂漂河並不是遊樂場地,主要是為了讓都市小孩體驗鄉村孩童以前玩水的方式,藉由戲水啟發城市小朋友能對生態環境的關注。」林品軒說,過去網路一篇五溝水漂漂河的文章迅速轉發後,原本寧靜的老庄頭一下爆紅,造成居民與生態不小的壓力。五溝水清澈的溪流貫穿聚落,傳統建築是私人產權,到水圳或溼地的路徑是民家三合院內的小巷弄。他呼籲遊客不要只顧著拍照、遊覽、玩水,已走進住家而不自知,造成社區困擾,甚至嚴重影響溼地生態。

「要到五溝水體驗文化生態之旅,必須先與當地守護五溝聚落的社團預約。」五溝水守護者邱汶泉則表示,我們歡迎民眾到五溝水來做深度漫遊,先了解當地的人文風情與自然生態環境後,再感受人水共生的的情誼。他還說,在此棲息的珍稀動物不計其數,河岸旁緊鄰的自然植被,使每種生物都能找到最舒適的棲息地,如台灣特有種的短吻紅斑吻蝦虎,而長年湧出的泉水水溫終年維持24℃,可說是魚類的天堂。

善用地的自然資源 創造地方活力

多年來台灣一直推動農村轉型,希望從傳統上提供糧食、填飽肚子的產業,轉型為教育、健康、休閒、觀光,甚至文化產業。原本寧靜的五溝聚落在漂漂河一夕爆紅後,湧入大量的觀光客,帶來許多紛擾,因此五溝人必須面對文物古蹟、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取得均衡的問題。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站長劉晉坤認為,在觀光設施有很多不足的情況下,貿然發展成觀光社區並非在地之福。

「善用地的自然資源,同樣可創造地方活力。」劉晉坤說,發展觀光並不是不好,不過要有適當的管理機制,使農村的獨特景觀及鄉土文化特質可以保存。我們不斷地推動五溝水溼地成為國家重要溼地,並在社區中舉辦有機農業課程,維護上天賜予的美好環境,在自然湧泉區以安全的方式辛勤耕耘,孕育出友善環境而且對人健康的食物,進而走出一條永續利用環境的五溝水活路,而非一味地朝觀光發展。

若說聚落以五溝水為核心,而「五溝水守護工作站」則為居民核心,工作人員希望能好好規劃社區戶外生活空間,並帶動居民參與,以持續守護著水圳及周遭的生物,讓在地人文風情及生態特色能持續傳承保存。◇

將廢棄的磚砌成一片牆再利用瓦片在牆上黏貼成一隻魚狗(翠鳥)。(記者楊秋蓮/攝影)將廢棄的磚砌成一片牆再利用瓦片在牆上黏貼成一隻魚狗(翠鳥)。(記者楊秋蓮/攝影)
五溝聚落的美食地標「五溝粄條」是遊子難以忘懷的家鄉味。(記者楊秋蓮/攝影)五溝聚落的美食地標「五溝粄條」是遊子難以忘懷的家鄉味。(記者楊秋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