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試驗流域洪水預警 提早預警1~5小時

國研院颱洪中心人員颱風中進行都卜勒流速剖面儀量測準備。(國研院提供)
國研院颱洪中心人員颱風中進行都卜勒流速剖面儀量測準備。(國研院提供)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台灣河川陡峭,強降雨或颱風侵襲,以高屏溪為例,12小時就在下游產生洪峰量,導致台灣河川預警工作面臨挑戰比其他國家多。國研院颱洪中心與水利署水規所合作,首次在宜蘭河、典寶溪兩流域建置試驗流域,並利用觀測資料發展出即時流量自動化推估技術。國研院颱洪中心水文技術副組長王毓麒23日表示,這項技術水位預估準確度達到九成以上,依流域大小如高屏溪,可提早5、6小時做預警,宜蘭河則提早1小時。

王毓麒指出,即時流量自動化推估技術,利用聲波都卜勒流速剖面儀即時觀測資料、配合自動化檢核,以及過去累積真實流量建立的指標流速,來得到即時流量水位推估,比過去傳統雨量推估誤差30%準確許多。

國研院颱洪中心5年投入4,800萬經費,在宜蘭河設68測站、典寶溪55測站,建立近8,800萬筆資料,包含宜蘭河、典寶溪兩流域上游雨量、流速、水位到淹水。王毓麒表示,選擇宜蘭河、典寶溪作試驗流域因為東北季風時宜蘭河易淹水、西南氣流時典寶溪易淹水,且兩河流域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流域小適合設置高密度水文儀器。

王毓麒說,試驗流域本身就是實驗性質,試驗本身可以一直做下去,很多新技術可以在這持續做,美國做了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光維持宜蘭河、典寶溪兩流域就有它的價值。從兩流域學到的經驗,可移植複製到高屏溪流域,高屏溪是他們下一步嘗試地點,他們已經在高屏溪幾個關鍵點做監測。

國研院颱洪中心主任李清勝表示,高屏溪要投入好幾倍經費,但能爭取到的預警時效就高非常多,颱風期間做流域監測辛苦且也有危險性,不過,目標是降低支出,設最少的站得到最大效果,一個颱風來,災損隨便都在百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