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高雄

「南方治水論壇」六大主題 聚焦全球都市防災治水新課題

日荷法等國專家學者21日共聚高雄,討論都市防洪與水資源治理。(記者李怡欣/攝影)
日荷法等國專家學者21日共聚高雄,討論都市防洪與水資源治理。(記者李怡欣/攝影)

【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2016年南方治水論壇」,以水資源智慧管理、鳳山溪疏洪淨水、土砂災害風險調適、氣候變遷與都市防洪策略、再生水發展應用、建構永續防災與水岸美麗城市等六大專題,邀請荷蘭、日本與法國共同分享防災經驗,台灣代表有水利署長王瑞德、成大防災中心主任謝正倫等國內災防重要專家出席。

在上午的演講中,經濟部水利署署長王瑞德帶來,「水資源智慧管理及洪災防治」演講指出,我國水資源係以節約用水、有效管理、彈性調度、多元開發等四大經理策略進行管理,隨著現代科技進步,網路發展迅速,水資源管理已導入網路科技,朝向智慧化的即時管理,簡報以高雄地區水資源運用現況,進行案例分析。此外,為達成洪災防治辦理水情監控預報,同時協助建立社區防災體系,以達「科技防災、全民防災」之目標。

接著,由高雄市政府水利局長蔡長展,講演「鳳山溪的蛻變-疏洪淨水」,蔡長展表示,高市水利局以防洪提升、生態多樣性、水質改善為目標,進行鳳山溪整治,成果顯著。未來將以整合坔埔排水、山仔頂溝及鳳山圳三條河川水域整治計畫、持續沿岸公園綠地與河道改善、及利用水防道路結合自行車道步道等三項規劃策略,串聯形成山、河、海的完善休閒路網系統,勾勒鳳山溪流域之美麗遠景。

由於極端氣候變遷,洪水暴雨超過防洪設施可承受範圍機率增加,為確保能將災害降到最低,來自荷蘭的Frans H.M. van de Ven博士,主講「氣候變遷與都市防洪策略」表示,目前荷蘭的排水整治,不單獨以重現期距為規劃標準,而是結合當地居民調查災害發生範圍及災情,進行城市復建及整治,持續追蹤民眾滿意度,並將當地社區或學校納入適應措施規劃,改善都市的居住環境,並使人們具有備災的觀念。

日本學者石川芳治教授帶來「因應氣候變遷土砂災害風險調適策略」有關強降雨、地震與土石流之關係。日本學者石川芳治教授帶來「因應氣候變遷土砂災害風險調適策略」有關強降雨、地震與土石流之關係。(記者李怡欣/攝影)

日本學者石川芳治教授帶來「因應氣候變遷土砂災害風險調適策略」有關強降雨、地震與土石流之關係,石川表示,因氣候變遷所致的強降雨事件,已造成日本國內土石流災害頻仍,以廣島地區為例,土石流即發生於多雨的地區。簡報中並以實際案例介紹之土石流災害成因、危險邊坡評估與發生時間的預測研究,最後介紹日本利用無線電控制施工機具進行緊急處置及無人機(UAV)拍攝並產製地形圖現況。

法國Laurent Gestin「新興水資源-再生水發展與應用」。法國Laurent Gestin「新興水資源-再生水發展與應用」。(記者李怡欣/攝影)

法國Laurent Gestin以「新興水資源-再生水發展與應用」,針對再生水應用在農業、工業、都市公用及非直接飲水用途等多方面用途,進行實際案例介紹,並在相應之標準與規模下,針對不同目的提出不同的處置方式,以達到最佳化應用的目標,並廣泛介紹不同國家的再生水設施。

成大防災中心主任謝正倫,演講主題「建構永續防災城市,營造水岸美麗高雄」。成大防災中心主任謝正倫,演講主題「建構永續防災城市,營造水岸美麗高雄」。(記者李怡欣/攝影)

最後,成大防災中心主任謝正倫,以「建構永續防災城市,營造水岸美麗高雄」為題點出,因應氣候變遷,都市防洪規劃應以排水系統調整,配合滯洪設施推動,以調節洪水、疏解洪峰。高雄都會區開發已趨飽和,可供大型工程施作的空間有限,簡報建議以規劃與設置微型滯洪空間,作為市府後續的強化對策。

氣候變遷帶來極端氣候,旱澇不均情形日益嚴峻,為尋求治水管理的調適作為,市府連續6年辦理南方治水論壇,今年以「水岸城市、永續高雄」為題,以親水、利水和淨水為主軸,聚焦於水土保持、排水防洪和水資源開發等議題,邀請荷蘭、日本專家和演講分享,激發治水工作新思維,建構更加韌性防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