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回憶「台大楓葉劇社」(上)

 (記者全景林/攝影)
(記者全景林/攝影)

文/佛州老叟 張芸
記憶中,1952到1955年間,台灣大學的「課外活動」很是「澎湃」,有一個「長風社」是綜合性的,好像以跳舞為主。還有一個「台大攝影社」,一次他們請郎靜山先生演講,筆者去聽,得益匪淺,尤其「集錦攝影」對我以後的「照相活動」影響很深。還有一個「登山社」自然常去爬山了。話劇也相當活躍,原因是有一個「楓葉劇社」。

敝人是「楓葉劇社」的發起人之一。另外的3位發起人是:張鎮海,傅宗懋,曲克寬。張鎮海後來也來美國了,一直住在紐約市,從事房地產與家具店生意,是一位成功華僑領袖,大約6、7年前去世。傅宗懋是學者從政,北京市人,北大政治系肄業,1949赴台,轉入台大政治系。台大畢業以後,考取政大研究所,畢業論文的指導教授是王雲五先生。1965年獲博士學位。後來曾任文化大學校長,考選部長,最後自政大退休,民國87年(1998)過世。曲克寬是名記者,曾駐韓國、日本東京、非洲(伊索比亞)和美國,最後是中央社副社長,多年前因癌病故去。

「楓葉」二字是張鎮海提出的,有懷念「故都楓葉」的含義。一個社團有如此出眾的人士領導,不成功才怪!

1952年11月15,台大校慶我們演出《天涯若比鄰》。主角是曲克寬,傅宗懋,跟一位大一新生,一女中畢業的邱丕君。導演是崔小萍,燈光是楊堅,布景是鐵路劇社的林若鋙。我跟崔小萍早在花蓮就認識,因為我也喜歡「戲劇」,因而成莫逆。我本來不認識林先生跟楊先生,他們都是崔小萍介紹的,他們是抗戰時期「國立藝專」的同學。

演完《天涯若比鄰》,後來還演出《香島春夢》,好像是王平凌先生的新作,排演中王先生常來觀看,帶著女兒王惠珍,她是台大外文系高材生,跟敝人同班。

在這一段日子裡,還記得演過《鼎食之家》。一個外文系的學生,大名是吉錚,擔任女主角,她演什麽樣的角色,已毫無記憶。只記得在「小樓」排戲。「小樓」如今一定無影無蹤。當年可是「勞苦功高」,每個「台大楓葉劇社」的戲,都是「小樓」的出品。

除了台大校慶,好像3/29青年節也演過。什麽劇名?60多年了,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我們最轟動的一出戲是《新紅樓夢》,該劇是趙之誠編劇。演出地點是台北市中山堂。敝人的同班同學臺益堅(其父是當時台大中文系系主任臺靜農先生)演賈寶玉;外文系的張炳璋演林黛玉;外文系的韓國僑生閔詠華演薛寶釵;農學院的許明群演賈璉;外文系的朱巽贊演王熙鳳;張培麗(曾在中央社任職)演秦雯,敝人演賈政。用「家法」(皮鞭)打得賈寶玉哇哇大叫(他在幕後哇呀哇呀地大叫)。可謂人才濟濟,台下掌聲跟笑聲持續不斷,非常感人。(未完,週四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