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歐美市場回溫 專家:紙本書不死

中國大陸知名企業家、藏書家王強日前來台分享收藏經驗。(網路圖片)
中國大陸知名企業家、藏書家王強日前來台分享收藏經驗。(網路圖片)

文/記者郭曜榮
從紙本媒體到實體書店,經營上能否盈利,是全世界的難題,不過對於紙本書的愛好者來說,2月分傳出兩個好消息,一個是英國老牌水石書店(Wasterstones)7年來首度盈利;另一個則是美國2016年的實體書銷量年增3.3%,其中亞馬遜(Amazon)實體書銷量增幅更高達15%。

水石書店去年的稅前利潤達到950萬英鎊(約新台幣3.7億元),而上一個財年則虧損了450萬英鎊。分析指出,童書、青少年文學和小說銷量的急速成長,是水石書店轉虧為盈的主因。

亞馬遜實體書銷量的增加,則跟策略調整有關,坐穩電子書最大市占率的亞馬遜,為了搶奪實體書市場,先跟五大出版集團休兵,並站在消費者「降價買更多,漲價就少買一點」的心態上,提供紙本書比電子書更多的折扣,如此一來果然刺激買氣,也讓紙本書市場景氣回溫。

受邀在台北書展「珍本古籍拍賣會」上演講的中國真格基金聯合創辦人、同時也是古書愛好者王強表示,這兩項消息顯示,外界一直認為很快將從歷史舞台上消失的紙本書,她的生命一定會比人們所期待的走得更長遠,而且最後就算消失了也不會死亡。

他分享自己藏書30年的體會,「收藏只是作為文明短暫的驛站,讓這東西更晚地被損壞,把她送到另一個更安全的地帶。」

王強談到,自己除了藏書,也愛讀書,「如果一個藏家不能真正走入文字,只是暫時的價值維護者,他不會知道最終意義在哪」,他說光愛還不夠,「要持續地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Thomas Mann)曾說,有一種情感的濃烈程度超過愛,那就是興趣」,他說,「像愛神邱比特,為什麼箭一射出,人們就墜入愛河?因為神不是肉眼凡胎,祂的眼睛質量跟人不同,能看到背後的關係,所以人會陷入愛恨糾葛之中,但神不會。」

藏書給生命帶來靈性的質變

「真正的愛是有穿透力的,只有透過神性的眼睛,才能夠看穿」,王強說,興趣才是人生的利息和回報,這些書籍已經超越了收藏的本身,給生命帶來一種靈性的質變。

「當藏書逐漸變成興趣,你蒐集的不再只是狹義的文本,而是一段段歷史,你將轉而帶著歷史的眼光,選擇留下對人類文明有重要性的歷史,你的視野就會放寬,而不單單侷限在個人收藏。」 

王強談到,歷史不但如河流般地保存了人類文明的思想和文字,並且通過紙本書這個載體,展現對世界的思考,例如藝術家們所做的裝幀、裝飾、版式等等,「來自於書,為了書,最後超越了書」,圍繞著書建構了一個完整的宇宙,他舉例,「紙本書的裝幀就像孩子一樣,是有生命的,它出生了之後就自然地離開文本,離開傳統的美化和保存功能,隨著時間發揚光大,從這個角度來講,收藏裝幀實際上是收藏生命。」

而作為一個資歷超過30年的收藏家,王強不認為紙本書的生命已走到盡頭,雖然歐美實體書市場的復甦是否成為趨勢還要觀察,不過對許多人來說仍是好消息,他引用中國詩人臧克家的詩〈有的人〉來形容,「紙本書在有些人的心裡或許已經死了,但至少在今天在座的人心目中,會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