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有陽光有燈光 光達人談光的搭配

 (123RF)
(123RF)

文/記者蕭軒
「最美的光,莫過於天光,照明無論如何發展,都應該『師法自然』」,國際照明設計師、光拓彩通總經理孫啟能如是說。

「陽光、空氣、水」是人健康的三大要素,而在一天24小時當中,12小時陽光是主角,另外12小時燈光是主角,一天的光應該如何搭配,才對健康最有幫助?來聽聽光達人怎麼說。

不同時間的光 給人不同感受

孫啟能說,白天的日照給人朝氣蓬勃的感覺,白光比較有精神,到了黃昏應該慢下腳步,黃光能讓心情沈澱,「心理上,人對不同時間的光有不同感受,進而影響情緒、思緒;生理上,光照確實影響激素分泌。」

光拓彩通總經理孫啟能。光拓彩通總經理孫啟能。(孫啟能提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僅是一句古訓,還是很有科學根據的說法。醫學研究,人體的激素分泌與日照有密切關聯,而受光生物節律效應影響的兩種激素--褪黑激素和皮質醇,在調節人體生理時鐘,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日出而作的重要性

白天需要集中精神、對抗壓力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來認真工作,皮質醇的分泌與光有關,一天當中早上分泌最多、午夜最少。但是,長期分泌過多的皮質醇,會損害大腦的海馬體,影響學習能力,如果一直處在光照之下(如長期加班、熬夜)就要小心「變笨」。

日落而息的重要性

研究發現,如果「睡眠荷爾蒙」--褪黑激素長期分泌不足,可能導致癌症發生。而褪黑激素是一種松果體在黑暗情況下才會製造的激素。也就是說,睡覺時不開燈最好,或者只開微弱的小夜燈,對健康才是最好的。

激素的分泌,無時無刻隨著日光的變化而調整。換句話說,陽光在一天不同時間裡的強度和色調差異,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另一方面,若燈具設計能模擬出仿真的自然光,肯定對使用者的健康最有幫助。

燈光美 氣氛佳 健康100分

在國外,照明設計早已普遍應用在醫療、病房。為高齡者設計的照明,白天適合以高色溫及足夠的亮度,使人精神清醒;夜晚則適合以低色溫光源為主,亮度適中,醞釀適宜休息的環境氛圍。

全齡化的通用設計,有許多輔助工具,可以保障長輩安全,「但是,如果你家的扶手、浴缸、緊急按鈴都長得跟醫院一樣,每天回家就像住院!心情不是糟透了?」光達人孫啟能說,設計都要美美的,看了心情才會好,細胞才會健康。

孫啟能強調,「最好的設計能做到『自然而然』,一切都精心設計,卻沒有任何刻意的感覺。」居家生活中,照明設計師則可以按照客戶的不同需求,客製化設計。

健康除了燈光 還要開窗

好的照明設計師也要有環境物理的基礎,依不同建築物的特性,做出最適合這棟建築物的設計。例如開窗也和空氣對流有關,開窗開得好,對屋內空氣品質和空調負擔都會有改善作用。

「照明是天然光和人工光源的結合,除了燈光,『開窗』也很重要。」孫啟能舉例,希望房間呈現柔和感,就開南北向的窗,期待戲劇性的效果,就開東西向的窗。

幾盞壁燈打在牆面 省電又明亮

還有一項照明重點,孫啟能說,「人生活在三維立體的點線面空間,眼睛看的是整體,眼睛感受的亮度,也就是『輝度』,而不是常聽到的『照度』」。

孫啟能解釋,按照物理定義,「照度」是單位面積所接收到的光通量,「輝度」是肉眼感受物體表面發光或反射光的物理量。

他舉例,「打個比方,桌上一盞燈,我躺在桌上看眼睛直視燈泡,叫照度;我坐在椅子看桌面(反射燈的光)叫輝度。」

用更淺顯易懂的生活經驗來說,同樣一盞燈,照在深色材質看起來較暗,照在淺色材質較亮;也就是照度相同,但是輝度完全不同。

明白輝度代表的意義有什麼好處呢?孫啟能說,「以後覺得家裡不夠亮,不用一直加燈,一盞吸頂燈再加好幾座筒燈,只要幾盞壁燈打在牆面就夠了。」以小壁燈取代筒燈,打光在牆面上,除了加強空間的明亮度,甚至連環保也一併顧及,因為更省電。

(box)〔小知識〕照度&輝度:「照度」是單位面積所接收到的光通量(躺在桌上眼睛直視燈泡);「輝度」是肉眼感受物體表面發光或反射光的物理量(坐在椅子看桌面的反光)。

少點燈具 多點光影的意境

雕梁畫棟與留白,各有各自的美感。孫啟能比較偏好簡單設計,讓物體回歸紋理材質,他說,「我的規劃通常看不見太多燈具,因為更喜歡光與影營造的意境。」

現在的技術已經能使燈光做到頻譜調節,從亮到暗、從白光到黃光,手機也能作為照明微調的遙控器,孫啟能說,良好的照明設計能讓環境舒適,達到節能目的,還可隨著自己的心情調整光影、增添詩意。

為了尊重共同居住的多世代成員各自的生活方式,需要發展空間設計的多適性。從這種「未來居」的中心思想出發,延伸出幾個重要趨勢:「全齡化」的「通用設計」、「美感設計」、讓人生活在「健康的光」裡。

孫啟能表示,「未來居」的意義是以人為本,為了讓居家更符合所有年齡層的生活形態。孫啟能也引述法國建築師科比意(Le Corbusier)的話--「光是一切的核心」,期盼在舒適便捷的設施之外,照明設計不僅促進健康、節能減碳,更進一步醞釀美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