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英雄的史詩--《荷馬史詩》

《阿基里斯的凱旋》。(維基共享資源)
《阿基里斯的凱旋》。(維基共享資源)

文/文宇
《荷馬史詩》Homeric Hymns,最早的古希臘文學經典,相傳是由公元前9世紀或公元前8世紀的盲詩人荷馬Homer所著。

《荷馬史詩》由《伊利亞德》(Iliad)和《奧德賽》(Odyssey)兩部史詩組成,從故事內容和人物的承傳連貫上看,也許可以看作上、下部的關係。《伊利亞德》的故事背景是公元前12世紀時發生在希臘與特洛伊之間的一場歷經十年的戰爭,《伊利亞德》講述的是戰爭進行到第9年時發生的事情。《奧德賽》則是講述戰爭結束後,希臘聯軍中曾獻「木馬計」攻破特洛伊的伊薩卡國王奧德修斯歷經重重磨難終於返鄉與家人團聚的故事。

荷馬肖像,現藏於大英博物館。荷馬肖像,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維基共享資源)

《荷馬史詩》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石

《荷馬史詩》不僅描述了戰爭、冒險,同時也是一部社會史、風俗史,給後世研究古希臘的歷史、地理、民俗、人文,以至宗教、哲學提供了豐富的寶貴資料。

《荷馬史詩》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石。西方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宗教文化及古希臘文化,因此作為古希臘文化的最早最重要的著作——《荷馬史詩》,對西方社會人文等各個方面所造成的影響,是其他作品無法比擬的。西方建築、文學、藝術中,經常直接刻劃或間接引用《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事蹟,因此對《荷馬史詩》的了解,直接影響人們對西方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理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精通《荷馬史詩》就精通了一切。

《荷馬史詩》的敘事形式採取詩歌體,這是當時社會流傳的一種文化形式。就如後世出現的遊走於民間,在茶館、廣場等處吟唱英雄史詩的「吟遊詩人」。相傳《荷馬史詩》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詩人,《荷馬史詩》的內容並非由荷馬原創,荷馬只是把民間世代傳誦、僅限於口頭流傳的故事編纂撰寫出來。

這種詩歌體形式,在《荷馬史詩》的作品中,在一些場景與動作的描述時,時常使用重複或相似的詞句,被稱為「荷馬式風格」。同時,荷馬在史詩中,時常以短則一、兩個字詞、長則數行詩句,詳細精闢地描述作為比喻的事物,後世把這種修辭方式稱作荷馬首創的明喻方式。

《荷馬史詩》還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在人、事、物名字之前冠以一個前綴。比如「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沉雷遠播的宙斯」、「長裙飄舞的海倫」、「脛甲堅固的阿開亞人」、「長了翅膀的話語」等。這類專屬的形容並非單一,作者會根據場景及後續詞句的韻腳加以變換。在《伊利亞德》中,希臘第一勇士阿基里斯的前綴稱謂至少有24個之多。

這樣的修辭手法,給人物以鮮明的個性特點,也是詩歌體文學的敘述特色。

《伊利亞德》

《伊利亞德》24卷,共1萬5,693行。講述希臘聯軍與特洛伊十年戰爭的最後一年的戰事。故事涉及人物眾多,包括戰爭雙方的人類以及捲入人類戰爭的奧林匹斯山眾神。

為了報復搶走斯巴達王后海倫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的兄長阿伽門農統帥希臘諸國聯軍,開始了對特洛伊長達十年的討伐戰。

戰爭進行到第九年十個月時,因聯軍統帥阿伽門農侮辱性拒絕歸還一個女俘給她的父親、太陽神阿波羅的祭司,祭司便祈求阿波羅對希臘軍降下瘟疫。希臘第一勇士阿基里斯與眾英雄要求阿伽門農歸還祭司的女兒,阿伽門農迫於眾怒答應,卻要求補償而奪走阿基里斯心愛的女俘。阿基里斯大怒,從此拒絕參戰,並讓母親海之女神忒提斯向眾神之王宙斯投訴,要求懲罰阿伽門農。

失去阿基里斯的希臘聯軍,被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特王子帶領的特洛伊軍攻至海邊的營地,戰船被焚燒。危急之際,阿基里斯仍不肯出戰,於是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借了阿基里斯的盔甲和戰馬,冒充阿基里斯出戰擊退了特洛伊人,但卻為赫克特所殺,盔甲也被搶走。好友被殺與失去盔甲使得阿基里斯暴怒,於是重回戰場殺死了赫克特。 《伊利亞德》的詩篇以赫克特的葬禮為終篇。

《伊利亞德》刻劃了眾多的人物及神祇的形象,每個都個性鮮明。阿伽門農傲慢無禮,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特愛國護民,奧德修斯聰穎睿智。這些創造歷史的英雄們的事蹟為後世人所評說,閃耀的品性為世人稱頌仿效,鄙劣的則為世人所警戒。

阿基里斯早就知道他會在特洛伊戰爭中喪命,這是命運使然。他的母親忒提斯女神也給過他選擇——回家,會有一個健康長壽的人生;參戰,會喪命但同時會獲得不朽的榮譽。阿基里斯選擇了不朽的榮譽,這是一個英雄的選擇,也是命運的選擇。在荷馬的時代,人們對於榮譽的看重遠遠大於生命,這與中國古代相類似。在沒有無神論氾濫的古代,任何民族的道德倫理都是如此,這也正是人高於動物的根本之處。

《荷馬史詩》也反映了當時人的世界觀、宇宙觀。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直接插手的人類戰爭中,神也有遵從的規則——特洛伊注定會在戰爭中毀滅,即使是神,也不能隨意更改天命。 但人類中的一切都在神的監護下。埃涅阿斯王子是特洛伊勇將,戰爭中多次蒙神祇相救,他的母親愛神阿芙蘿黛蒂、太陽神阿波羅,甚至站在希臘人一方的海神波塞頓都曾向他伸出援手。因為,他是未來羅馬人的祖先、羅馬城的建立者,他的命不能終結在特洛伊。當希臘人以木馬計攻破特洛伊時,他帶著家人和一些同伴,在神的庇佑下逃出特洛伊城。

《奧德賽》

《奧德賽》24卷,共1萬2,110行,與《伊利亞德》構成整部《荷馬史詩》。在內容上,可以說承續《伊利亞德》,交代了赫克特葬禮後,特洛伊戰爭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結局,但主要內容更像一部海上歷險記。

獻「木馬計」幫助阿伽門農打贏特洛伊戰爭的伊薩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戰爭結束後,帶領同伴返鄉途中,以智謀刺瞎海神波塞頓的兒子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並逃出生天,為此得罪波塞頓。在此後的旅途中,奧德修斯受盡波塞頓的百般阻撓,靠著非凡的智謀和毅力,歷經十年終於回到故土。

這十年間,奧德修斯從吃人的獨眼巨人的洞穴逃脫,戰勝了魔女喀耳刻,並遊歷了冥府、與阿伽門農和阿基里斯的亡靈交談。之後,他又用計躲過海妖塞壬歌聲的誘惑,穿過海怪斯庫拉和卡律布狄斯的居地,擺脫女神卡呂普索的七年軟禁與挽留⋯⋯

伊薩卡人見國王十年未歸,以為他已死掉,當地貴族窺視他的權位、財富與他美貌的妻子佩涅羅珀。奧德修斯返家時,這些人正占據著他的宮殿、揮霍他的財物。奧德修斯與兒子聯手,通過比武殺死了這些人,奪回自己的王宮和妻子。

奧德修斯意志堅定,即使是仙境般的生活、美麗的神女的愛情也無法動搖他,不改初衷、堅守著回家的信念。他的妻子一直對他忠貞不二、兒子在雅典娜的引導下出海尋找父親,他們三人在神的幫助下,終於團聚。 如果說《伊利亞德》是一部場面宏大的戰爭史詩,那麼《奧德賽》則是一部驚心動魄的歷險記。◇

《阿基里斯的憤怒》The Wrath of Achilles,1819年。《阿基里斯的憤怒》The Wrath of Achilles,1819年。(維基共享資源)
《阿基里斯殺死赫克特》Achilles Slays Hector,1630年~1635年。《阿基里斯殺死赫克特》Achilles Slays Hector,1630年~1635年。(維基共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