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美味人生

【美食典故】李莊白肉的由來

李莊白肉片捲上小黃瓜、金針菇成筒狀,不僅形美,更加清香滑口。(攝影/彩霞)
李莊白肉片捲上小黃瓜、金針菇成筒狀,不僅形美,更加清香滑口。(攝影/彩霞)

文/味蕾
「李莊白肉」是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李莊鎮的傳統美食,特選豬後腿的「二刀肉」,用攝氏90度的水溫耐心煮熟,再以精湛的刀工,片出薄而長的滑嫩白肉,蘸上「糍粑椒」的調料後,入口頓覺清香滑口,肥而不膩,大飽口福。相傳它的由來,還與周武王有關。

周武王,姬姓,名發。繼承父(西伯姬昌,死後追封為周文王)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國,國力日強。遂親征荒淫殘暴的商紂(帝辛),在牧野大敗商軍,紂王自焚於鹿臺,殷商滅亡,創建周朝,史稱「武王克殷」。克殷三年後(西元前約1043年),周武王駕崩,諡武。

相傳紂王寵幸被九尾狐附身的蘇妲己(冀州諸侯蘇護的女兒),變的更加荒淫殘暴,受命十一年(西元前約1046年),周武王聯合眾多部族,起兵伐紂,紂王兵敗自焚而亡,起義各路人馬把狐媚妲己的身首斷開後,現形的狐狸被割片蘸上蒜泥,眾人分食,以洩民憤,後來漸漸演變成「李莊白肉」。

李莊白肉原名為「裹腳肉」,是因其肉片像裹腳布般薄而長,並用筷子裹而食之,因而得名。對日戰爭時,遷入李莊的文化人陶孟向「留芬」飯館老闆建議,將不雅的「裹腳肉」改名為「李莊刀工蒜泥白肉」,簡稱「李莊白肉」,老闆欣然照辦。

乍看肥滋滋的李莊白肉,令人避之三舍,但吃過的人卻驚為人間美味,這清香滑口的肉片,令人回味無窮。而它名滿天下的四大要素(選料、火候、刀工、糍粑椒),一環緊扣一環。

下面介紹李莊白肉的製作特色:

一、  李莊白肉的特選豬後腿「二刀肉」,將臀部去掉第一刀之後的部位,每頭豬僅有三公斤多,這部位的肉質,無泡少筯,口感甚佳,而且肥瘦相連勻稱,非常美觀。

二、 李莊白肉的耐心煮法,把處理乾淨的肉,放入冷水鍋中,一邊煮一邊去掉浮出的血沫,去腥味,當水一沸騰就加冷水,水溫維持在攝氏90度,使肉受熱均勻,煮約30分鐘,用竹籤刺肉未流出血水時,肉就熟了。把肉撈出浸泡冷開水中,防止「結皮」,影響片肉的刀工。

三、 李莊白肉的精湛刀工,用細長的刀葉從豬皮進刀,片出的肉,長約20公分,寬約15公分,厚僅1至2毫米,薄可透光,片好的白肉平鋪裝盤,或每片肉捲上小黃瓜、金針菇而成筒狀裝盤,達到「形」的最佳美感。

四、 李莊白肉的特製調料「糍粑椒」,把大蒜、花椒、七星乾辣椒一同搗成糊狀後,加進醬油、麻油和白糖調製成,油亮味鮮、濃郁蒜香的調料。李莊白肉蘸上「糍粑椒」後,更加清香滑口,誘人食指大動,因此人們就說:「到了李莊不品嘗李莊白肉等於沒到李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