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中美貿易角力戰力下的貨幣戰爭

全球貿易戰場硝煙仍未散去,貨幣戰爭隨時可能再起。圖為多國貨幣示意圖。(記者陳柏州/攝影)
全球貿易戰場硝煙仍未散去,貨幣戰爭隨時可能再起。圖為多國貨幣示意圖。(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莊麗存
隨著川普上台,宣布退出TPP並重談NAFTA,也宣示將對匯率操縱國的進口商品課徵高達45%的逞罰性附加關稅,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潮似乎又蔚為潮流。這對本已陷入低迷的全球貿易成長,無疑是雪上加霜之舉。雖然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匯率政策報告,並未將中國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但仍列入觀察名單,另外還包括台灣、韓國、德國、日本及瑞士等國。

因此,也意味著全球貿易戰場硝煙仍未散去,貨幣戰爭隨時可能再起,這對全球 貿易發展,顯然將形成一個重大阻礙。台灣,無論是就全球價值鏈參與或與中美貿易的緊密程度來看,在中美兩大強權貿易角力戰下,很難獨善其身。

新台幣的升貶走勢,自然就對進出口廠商的外匯持有部位造成一定壓力。尤其是我國經濟成長一向倚重出口,短期匯率波動加劇或全球貿易環境丕變,都會大幅影響經濟表現。為維持台灣出口競爭力與經濟成長動能,未來央行是否加入這場戰局,已成為街頭巷尾熱議之事。

新台幣近來貶值,讓國內出口業者叫苦連天,但若升值又會被批評對出口不利,貨幣競貶到底是否對台灣適合?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新台幣貶值救出口,恐怕只是個「迷思」,因為台灣出口內含進口比率高達43.5%,當在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越深時,新台幣貶值對出口激勵效果越弱。

吳孟道說,從台灣整體產業來看,出口商品內含很多進口價值比率,這是因台灣七到八成的出口為中間財產品,從事的是加工製造或重組,新台幣若貶值的話,廠商進口原料的成本壓力就會很大,連帶出口價值也越來越弱。

吳孟道認為,過去央行阻升不阻貶,今年以來央行開始放手,新台幣升值約6.6%,雖然短期可能是熱錢因素,但也可能是過去累積壓力釋放,央行應該尊重市場的力量,對台灣經濟才有幫助。

在中美貿易角力下,也許有可能有貨幣戰爭發生,貨幣戰爭在狹隘方面來說,例如貨幣競貶,當要爭取出口競爭率、提升出口廠商能力,貨幣就成了主要的工具,但廣義來看,就是爭取國際貨幣的主導權,或是自訂國際貨幣秩序的過程,但這也是大國才會發生,對台灣來說,是小國沒辦法做這樣的做法,只能是被動因應。

吳孟道說,若發生貿易戰爭發生時,會做一些貿易避壘措施,基本上來看,大部分都會是輸家,尤其當全球經濟貿易往下走時,美國、中國會是最大贏家,因為從2014年美元一直處於升值狀態,尤其川普當選美元也一直很強勢,也一直強調強勢美元不是美國想要的,但強勢美元也是支撐目前美國經濟成長動力最主要的一個工具因素。

在強勢元對美國的貿易影響並不大,當在美元貶值對美國出口沒有帶來很大的正面幫助,而在人民幣方面來看,中國也不想發動貨幣戰爭,中國比誰都擔心人民幣貶,基本上資金外逃遠比其它經濟、金融改革來更加擔心,中國比美國更擔心人民幣貶值,其實中國台面上還是市場化,私底下也在做一些外匯管制,來阻止資金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