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把錢留給更需要的人(下) ——助弱三十年台灣菜販蔡添貴專訪

(左一)為蔡添貴先生,照片翻攝於桃園縣都市原住民慈愛關懷協會臉書網站。(張天泰提供)
(左一)為蔡添貴先生,照片翻攝於桃園縣都市原住民慈愛關懷協會臉書網站。(張天泰提供)

文/張天泰 (Knight)
Q5:蔡先生是長期關心台灣弱勢家庭的行動者,而且行動了近三十年,且意志堅定不斷做下去,所以最後想請問蔡先生在面對台灣整體社會氛圍分別心太重的情境下,要怎麼做才能有效正向改變台灣社會?像您一樣無私願意對弱勢者付出關懷,願意把幫助他人看成是自己的責任?

蔡先生答:

其實我現在六十歲了,頂多再做十年身體可能就會撐不住。我是從民國六十九年開始做,從一開始關心孤兒院、教養院、獨居老人、低收入戶到現在相對比較大的規模、過程中也有台灣民眾持續支持,像有一個民眾每個禮拜都送來二十一公斤的白米要來協助這些弱勢家庭,至少送了六年,連過年我這休息也送來,我也十分感動。

做了近三十年,回想這樣的送菜助弱的機緣,是來自民國82年,我的母親與父親當時生病,正好當時也是我事業正好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師姊建議我多做好事,我觀察到菜市場每次都有賣相不好,但還是可以食用的蔬菜,於是開始集結這些蔬菜,周遭的菜販看到了,也一起加入,從原先的菜,也多了肉類、魚、白米與乾糧等。

這個故事後來讓一些台灣的善心民眾知道後,也主動送來許多物資,在這送菜的過程中,母親與父親的身體逐漸回復健康,也支持我一起投入這樣的送菜助弱的行動,太太也在這近三十年無怨無悔的支持我做這件事情。太太對我的幫助很大,真的,我心裡很感恩,其實我有感受到責任感,是這些弱勢家庭來我這,和我拿取物資時,我發現這三十年來,人越來越多,台語有一句話叫做「做戲的欲煞,看戲的毋煞。」我心想做十年和尚就要敲十年的鐘,或許這是天公伯給我的責任,讓我有機緣去幫助這些弱勢的家庭。

如果有什麼觀念,可以正向改變台灣目前分別心太重的社會氛圍,我想應該是「把錢留給更需要的人,不是只想到自己,把幫助弱勢中的弱勢者,當作自己的責任」這個觀念傳出去,就可以正向改變台灣,讓我們的台灣越來越好。

Q6:蔡先生有任何一句話,可以鼓勵目前像您一樣,在台灣各領域為善念、愛心等價值持續行動,持續向前行的年輕人嗎?

蔡先生答:

我想是「做好事,不論遇到什麼難關,什麼瓶頸,一定要繼續向前走,不要遇到困難就放棄。」

我一開始送菜也曾被不理解的人質疑,或者誤解說我把這些菜拿去自己使用,或者送菜給弱勢家庭,被弱勢家庭認為我們是國家社福單位派來的,被不禮貌的對待等,當時被這樣講,被這樣對待,心裡會受傷,當然很難過,但還是堅持下來認真地繼續做好這些事情,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們的需要,看見自己的責任,然後認真用心的去做好這件事。(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