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冬暖夏涼又環保 土埆厝再獲重視

主辦「傳統技藝工坊-土磚建築」泰納沃克高登老師正在指導學生如何堆疊  土牆。(雲科大提供)
主辦「傳統技藝工坊-土磚建築」泰納沃克高登老師正在指導學生如何堆疊 土牆。(雲科大提供)

【記者廖素貞 /雲林報導】「土埆厝」是台灣早期農村經濟不富裕時的傳統建築,是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泥土和稻草為材料,做成「土埆」後建造而成的房舍,不但冬暖夏涼又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建材費,但在時代的變遷下,早已被現代化的建築所取代,成了無人居住的斷垣殘壁,在全球暖化的今天,它是個環保的綠建築,再度引起國際建築業的關注!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為了讓學生了解傳統「土埆厝」的建築並親自體驗它的建築工法,特別舉辦「傳統技藝工坊-土磚建築」工作坊。邀請英國大雅茅斯建物保存信託基金會(Great Yarmouth Preservation Trust)執行長Darren James Barker以及助理Hristo Petrov Dimitrov來臺交流,除希望瞭解歐洲是如何保存土磚建築,也希望透過經驗的交流,讓土磚建築的技術能重新被重視。

他們利用校園裡一堆閒置的泥土,加上從榻榻米行要來的稻草,依循傳統工法,將泥土和截短的稻草加水攪拌成泥漿後,經過人工腳踏的方式,讓土壤和稻梗合而為一,然後再把混合好的土,倒入板模裡定型。為避免泥土過黏容易黏在模具上,造成土埆損壞,混和土在放入板模前要先放粗糠;等到風乾成型後,再把土埆取出,經過日曬自然風乾就成了一塊塊厚實的土埆,再透過堆疊工法就成一面堅固的土牆。

執行長Darren James Barker 說:土是很原始的一種材料,在世界不同民族都使用過這樣的建材,主要原因是它很容易取得,而且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工法,因此土埆厝這樣的建築,它有很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另外「土埆厝」它是低碳的建築,又有冬暖夏涼的特性,很多當代的建築師發現「土」其實是很好的建材,他們都開始用土作為建築材料。

Darren James Barker強調土埆厝並非大家想像的不夠堅固的建築,其實它是非常強壯的,跟磚造差不多,在很多國家他們會用土埆蓋五六層樓高的建築,來減少冷氣的使用,在全球暖化的今天,它是個環保的綠建築。

主辦工作坊的泰納沃克高登老師(Gordon Howard Turner-Walker)表示,工作坊從理論的傳達、當地傳統民居建築的參訪,接著在實際操作中經由專家們密切的指導。過程中,讓學生們慢慢地去體會和探索,並集思廣益討論出他們覺得可以實際建造的結構。

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主任曾永寬教授表示:臺灣使用泥土作為建材已有很長的一段歷史。現在世界各地為了保護地球,「泥土」如此美好又謙遜的建築材料開始重新的被探討和使用。在國際間,土質的建築正在努力的被保存著,其中包含遺失的傳統工法的研究和紀錄。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民居建築保存的重要,並從中發現責任感和樂趣,讓我們的文化資產透過他們的保存能夠留給未來的世代。

風乾後定型的土埆磚,必須經過日曬自然風乾後才能堆疊成堅固的土牆 。風乾後定型的土埆磚,必須經過日曬自然風乾後才能堆疊成堅固的土牆 。(雲科大提供)
指導老師正推著泥土和稻草混合後的土,倒入挖好的坑洞,準備加水攪拌成泥漿。指導老師正推著泥土和稻草混合後的土,倒入挖好的坑洞,準備加水攪拌成泥漿。(雲科大提供)
學生們利用竹子綁成一片竹籬,敷上泥漿後,成了一道土牆。學生們利用竹子綁成一片竹籬,敷上泥漿後,成了一道土牆。(記者廖素貞/攝影)
用竹子做成土埆錯的屋頂,上面會在覆蓋著甘蔗葉或稻草、蘆尾草來遮風避雨。用竹子做成土埆錯的屋頂,上面會在覆蓋著甘蔗葉或稻草、蘆尾草來遮風避雨。(記者廖素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