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孩子講不聽的真正原因

 (123RF)
(123RF)

文/王麗芳
有很多媽媽常常來跟我抱怨,她的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不像我的孩子這麼聽話;可是我想的是,孩子到底是講不聽,還是聽不懂?

兒子才剛剛會走的時候,我擔心他以後到馬路上,遇到危險不懂得反應,於是帶著他們在公園裡玩「走走走、停!」的遊戲,一邊走一邊說「走走走!」在喊停的時候,做出誇張的靜止動作。兒子一開始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麼,七歲的女兒卻玩得非常開心,兒子也慢慢地學著姊姊一起玩。

接著,我們改玩「快快的!」跟「慢慢的∼」我們邊跑邊說:「快快的!快快的!」然後一喊「慢慢的∼慢慢的∼」腳步就要變慢。後來又衍生到「蹲下去」、「站起來」、「跑跑跑」、「走走走」,當孩子的大腦跟身體動作,能夠確實與指令連結起來,就代表孩子真的懂了這些語言代表的意思。

因此,兒子從會跑開始,只要他一開心往前跑,我們在後面喊「慢慢的」,甚至喊「停!」他都懂得我們在說什麼,自然就不會在馬路上橫衝直撞。

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小小孩往前亂跑的時候,大聲地在後面喊:「你這樣會被車撞到,很危險!」「要我講幾次你才懂呀!不准跑。」我便會想,在三歲孩子的腦袋中,他真的理解「被車撞到」、「危險」、「懂」這些語彙所代表的概念嗎?等到大人上前一手抓住孩子,另一手打下去的時候,孩子懂不懂他為什麼被打?

從遊戲中學習

兒子兩歲多的時候,我觀察到親子館中有人意圖搶他的玩具時,他會做出推的動作,回到家,我便跟他坐在床上,我喊「我推你!」然後輕推,讓他倒在床上。

我又喊「我擠你。」就用身體去擠他;我喊「拉你!」時,就把他拉起來,兒子反覆玩著這些遊戲,玩得非常開心。那陣子我們常常玩這類遊戲,因此,當他來擠我的時候,我說「不要擠我,我不喜歡。」孩子就聽得懂我的話,也理解原來他正在擠我。

我利用跟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用遊玩的氣氛,結合動作跟語言,事先讓孩子理解我說的話是什麼意思,而不是等到事情發生了,才用「孩子聽不懂的話」制止他。

當孩子正在保護自己的玩具時,眼睛只有玩具,不見得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動作,媽媽喊「不要推人!」時,如果孩子還無法理解「推人」的意思,當然無法制止他的動作。

父母以為在孩子打人的當下開口制止,孩子就會懂得「不可以打人」,事實上孩子根本沒意識到「這是打人」,只會記得「那個人搶我玩具,媽媽竟然還罵我」的委屈。

兩個孩子打架的時候,即使父母強力拉開彼此,孩子眼睛還是惡狠狠的盯著對方,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動作,就好像殺人犯總會在落網後自白:「我發現那個男人伸手去摸我女友時,我就撲過去了,一直到他沒反應了,我才知道我正在打人,過一段時間才知道,我把人打死了。」

孩子也是這樣,情緒來的時候,眼中只有他在意的目標,完全沒有攻擊的意識。我會在孩子開始與朋友大量互動之前,結合孩子需要的語彙與動作,想盡辦法事先讓孩子理解這些意思,我不會在孩子腦中沒有畫面、心中沒有感覺的時候,硬講一堆道理,硬扯一堆「同理」。

─ ─摘編自《孩子只是卡住了:突破教養關卡,就要看懂孩子、協助破關》天下文化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