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申遺成功」有多成功?(上)

⊙顏丹
繼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遺產數量由此達到52個,成為世界第一大『世界遺產國』」之後,「申遺成功」4個字便開始成為中國大陸各家媒體的新聞版面上最醒目的標題。再加上江西(鉛山)武夷山也緊隨其後,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中國的地方大員們則更有理由沉浸在「申遺成功」的狂喜之中了。

這話聽著似乎有點彆扭,為何狂喜的只有地方大員?老百姓會不會拍手叫好?應該說,可能會,但過去那種「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的景象恐怕是很難見到了。最近多家媒體頗為罕見的想要為老百姓表達一下心聲,於是道出了「申遺」背後所存在的一些「擔憂」。比如「隨著近年來各地『申遺熱』的急劇升溫,申遺成功後,景區門票往往大幅漲價」。還有網友大膽預見,「可可西里和鼓浪嶼申遺成功,意味著兩個景區離漲價不遠了」。

看來「門票會漲」這事兒已是人盡皆知的「祕密」了,但門票到底為何會漲以及究竟會漲到什麼程度,或許不少中國的老百姓依然被蒙在鼓裡。早在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中國區主席陳平就在一次專題講座上透露,「中國每年用於申遺的費用共達3億元(人民幣,下同)之多」;而各地媒體報導的消息也與之頗為吻合。比如河南安陽殷墟為申遺花費了2.3億元,山西五台山為申遺僅支出的整治和搬遷費就高達8億元,「中國丹霞」六地的「捆綁」申遺費用更是高達十幾億元。

也就是說,民眾在得知申遺成功的喜訊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為了申遺,是有巨額投入的,並且付出的代價並不小。同時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申遺這事更需要冷靜看待的理由是,這些巨款全都來自於凝結著民眾血汗的稅收。政府對於稅收的花費本應該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如今,政府花著納稅人的巨額稅款來申遺,最終的利益到底是歸向民眾,還是被政府的某些大員們瓜分,相信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

在「反腐」浪潮不斷高漲的今天,我們無需多費唇舌反覆贅述「中國各級政府財政不透明」的狀況究竟有多惡劣。僅就「申遺」這件事而言,最離譜的當屬景區門票的價格。剛才已經說了,申遺用的是納稅人的錢,那麼如今申遺成功,中國的老百姓可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又是否該從此對中國人免收門票錢呢?況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還專門設有「管理世界遺產基金」,會「對為保護遺產而申請援助的國家給予技術和財力援助」。也就是說,若真要對景區進行修繕、保護,中國的相關部門也完全有理由向這一組織伸手,又何必勞民傷財?(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