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歐洲文化遺產日 探尋法國文化寶藏

在歐洲文化遺產日這天,法國1萬7千處歷史古蹟對外開放。圖為凡爾賽宮一景。(123RF)
在歐洲文化遺產日這天,法國1萬7千處歷史古蹟對外開放。圖為凡爾賽宮一景。(123RF)

文/關宇寧、陳欣
想要探尋法國的文化寶藏嗎?每年9月的第三個週末最適合了,這兩天是歐洲文化遺產日。今年在法國已經是第34屆,在這兩天,法國有1萬7千處歷史古蹟對公眾開放,其中很大一部分平時不對外,只在文化遺產日免費開放。
拿破崙廳(Salle Napoléon)。(關宇寧、陳欣/攝影)拿破崙廳(Salle Napoléon)。(關宇寧、陳欣/攝影)

巴黎皇家宮殿

皇家宮殿(Palais-Royal)位於巴黎第一區,與羅浮宮的北翼遙遙相對。此處最早為17世紀的法國首相黎胥留(Richelieu)的官邸,現今為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Etat)等法國政府機關所在地。

最高行政法院的權限裁定法庭。原是奧爾良公爵夫人餐廳,由法國18世紀著名建築師Pierre Contant d’Ivry設計。(關宇寧、陳欣/攝影)最高行政法院的權限裁定法庭。原是奧爾良公爵夫人餐廳,由法國18世紀著名建築師Pierre Contant d’Ivry設計。(關宇寧、陳欣/攝影)

這些機構平時關起門來各行其是,但在文化遺產日這兩天,不僅向公眾開放,還把相連接的門打開,讓參觀者可以一睹機構內部的工作環境和歷史古蹟的建築風采。

在最高行政法院的權限裁定法庭大廳,最高行政法院副主席索維(Jean-Marc Sauvé)接受參觀者的提問,他是這個機構的負責人。

最高行政法院內的訴訟廳,這裡曾是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和他劇團定期演出的地方。(關宇寧、陳欣/攝影)最高行政法院內的訴訟廳,這裡曾是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和他劇團定期演出的地方。(關宇寧、陳欣/攝影)

他對巴黎皇家宮殿的歷史了如指掌,娓娓道來:「這個宮殿在1620年至1630年間,由路易十三國王時期的著名首相黎胥留紅衣主教修建。1640年他去世前不久,將宮殿贈給了國王,宮殿的名字也從紅衣主教宮殿更名為皇家宮殿。」

「不久路易十三國王也去世了,他的遺孀奧地利的安妮王后帶著年幼的路易十四國王,在皇家宮殿裡生活了幾年。凡爾賽城堡建成後,路易十四便搬去了凡爾賽,將皇家宮殿贈予了他最小的弟弟奧爾良公爵,由其家族世襲擁有,一直到19世紀。當奧爾良公爵成為法國最後一位國王路易.菲利普時,也居住於此。」

最高行政法院原來位於奧塞宮(Palais d’Orsay),巴黎公社期間的一場大火將奧塞宮全部燒毀。1875年,最高行政法院搬到了皇家宮殿。

一場火災後,1765年皇家宮殿修復重建。榮譽樓梯由法國18世紀著名建築師Pierre Contant d’Ivry建造。(關宇寧、陳欣/攝影)一場火災後,1765年皇家宮殿修復重建。榮譽樓梯由法國18世紀著名建築師Pierre Contant d’Ivry建造。(關宇寧、陳欣/攝影)

排隊兩小時熱情不減

9月16日週六一大早,皇家宮殿的入口就排起了長龍,雖然要排很久才能進入宮殿,但民眾熱情不減,不願錯過文化遺產日這絕佳的開放日。來自加拿大的心臟科醫生Péchachec和日本太太Minako Fukuha已在法國生活30多年了,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文化遺產日的活動。觀賞到宮殿建築和家具讓他們欣喜萬分,「真是太棒了,令人賞心悅目,我們很喜歡這座宮殿,這是法國的歷史,法國的文化遺產。」